進入3月下旬,新疆棉區(qū)自南向北逐漸拉開2023年春播大幕,預計4月底至5月初全疆播種結束。從部分機構調查、疆內棉花加工企業(yè)反饋來看,截止4月中旬皮棉銷售進度達到70%-75%(部分個體、民營軋花廠棉花銷售率超過80%,實現“雙結零”的企業(yè)不斷增多),大幅高于上年度。
值得的注意的是,近期內地棉花企業(yè)、用棉企業(yè)等咨詢/計劃2023年入疆包廠的數量明顯增多,紛紛找疆內加工企業(yè)、農業(yè)部門幫忙聯系和推薦,行動明顯要較前兩年偏早、偏快。山東、河南等地幾家棉花貿易商表示,3月中旬就已派人入疆調研、考察2023/24年度有出租、外包意愿的軋花廠,期望4月底前敲定合同。
為什么今年內地涉棉企業(yè)、投資商或掀起一輪入疆包廠熱潮呢?
業(yè)內分析,不外乎如下三點:
一是有利潤。從調查來看,2022/23年度新棉上市以來,皮棉產銷始終處于“正掛”狀態(tài)(凈利潤從10/11月份的1500元/噸以上逐漸降至500元/噸以上),加工企業(yè)雖然沒有賺得盆滿缽滿,但與2021/22年度相比可產銷進度、利潤狀況可謂大相徑庭,因此業(yè)內對2023/24年度新疆收購、加工、盈利充滿期待。
二是有資源。據統(tǒng)計,截止4月9日,新疆地區(qū)累計公檢2022/23年度皮棉610.20萬噸,較上年度同期大幅增加80.57萬噸,同比增幅15.21%。而從目前國家棉花市場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國棉花協會等發(fā)布的2023棉花種植意向來看,新疆地區(qū)植棉面積降幅比較低,2023/24年度棉花產量仍很可期。
三是有資金。從各方反饋來看,包括農發(fā)行在內的各金融機構2022/23年度對棉花收購的信貸支持力度非常大,各加工企業(yè)表現為資金足、收購期長,沒有出現給農民“打白條”的現象。業(yè)內普遍判斷,2023/24年度融資渠道寬、信貸充裕的情況不會改變,因此有貸款資格、信用較好的軋花廠更受內地有包廠意向企業(yè)的青睞,承包費也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