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憑借露營熱潮風光無限的戶外用品龍頭“探路者”,如今卻交出了一份令人大跌眼鏡的成績單。前三季度凈利潤斷崖式下滑近70%,其核心產品也面臨賣不動的窘境。這究竟是單個企業(yè)的失速,還是整個戶外消費市場降溫的預兆?

一度乘風破浪的中國戶外用品市場,似乎正迎來一個“寒冷”的季度。
近日,中國最大的戶外用品龍頭企業(yè)——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了其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10月17日,探路者發(fā)布業(yè)績預告,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3000萬元至3600萬元,同比下降64.62%-70.51%。 以預告均值計算,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600萬元。這份慘淡的成績單,與兩個月前公司實際控制人19.3億元的定增方案形成鮮明對比。

圖源:公司公告
探路者正遭遇自2009年上市以來罕見的業(yè)績滑鐵盧。
根據業(yè)績預告,公司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僅為3000萬-3600萬元,同比暴跌64.62%-70.51%。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預計為2500萬-2900萬元,同比下降68.2%-72.59%,顯示公司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顯著惡化。
報告期內,公司的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反映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溢價能力減弱,可能陷入了“以價換量”的困境。市場分析普遍認為,作為公司營收和利潤基石的戶外主業(yè),尤其是核心的戶外鞋服產品,銷售增速明顯放緩,甚至可能出現(xiàn)負增長,直接導致了整體業(yè)績的“塌方”。
是什么導致了這家行業(yè)龍頭的突然失速?綜合來看,原因來自內外多個層面:
后疫情時代“露營熱”退潮,疫情期間爆發(fā)的精致露營熱潮,在2023年后逐漸回歸理性。消費需求從井噴式增長轉向常態(tài),市場需要時間來消化前期積累的庫存和過剩產能。
消費分級加劇,市場競爭白熱化,當前消費市場呈現(xiàn)“K型分化”,高端品牌與極致性價比品牌兩頭火熱。探路者所處的中間地帶受到嚴重擠壓,一方面面臨北面、哥倫比亞等國際品牌的降維打擊,另一方面又被迪卡儂以及眾多新興線上品牌分流用戶。
內部轉型與投入陣痛,探路者近年來積極布局芯片業(yè)務,力圖打造“戶外+芯片”雙主業(yè)。這一戰(zhàn)略轉型無疑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其對核心戶外業(yè)務的資源和精力,同時新業(yè)務尚未能貢獻利潤。

探路者的業(yè)績“爆雷”,為整個中國戶外行業(yè)敲響了警鐘。這究竟是龍頭企業(yè)的個別戰(zhàn)略失誤,還是預示著整個行業(yè)即將進入調整期?
業(yè)內專家指出,中國戶外市場遠未達到天花板,但增長模式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過去粗放式的增長難以為繼,未來將更加考驗企業(yè)的產品創(chuàng)新與科技實力,能否推出真正具備核心科技、滿足細分場景需求的差異化產品。能否打造出超越產品本身、具有強大粘性的品牌社群和文化。能否在庫存管理、供應鏈效率和線上線下融合上做到極致,精細化運營與渠道效率。
探路者將如何“探路”?
面對嚴峻挑戰(zhàn),探路者在財報中亦表示將積極調整,聚焦主業(yè),通過加強產品研發(fā)、優(yōu)化渠道建設、提升運營效率來應對市場變化。其能否憑借深厚的品牌積淀和及時的戰(zhàn)略調整,在行業(yè)“擠泡沫”后重新找到增長路徑,將是市場后續(xù)關注的最大看點。
毫無疑問,戶外用品市場的競爭已進入下半場。探路者的這份成績單,或許正是下半場開場最刺耳的哨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