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以來,國際與國內棉花市場行情呈現分化走勢,內外棉價差較前期有所收窄,但人民幣現貨資源成交仍顯清淡。近期,ICE期棉主力合約經歷低位震蕩,自65.80美分/磅小幅反彈至66美分/磅附近。與此同時,國內鄭棉主力CF2601合約則從14340元/噸水平連續(xù)回調。在此背景下,盡管進口美金資源(如保稅、船貨)的報價基差保持穩(wěn)定,但由于內外盤面走勢差異,1%關稅下進口棉(如巴西棉、澳棉、美棉)的直接成本與內地新疆棉價格的價差明顯收窄。這意味著進口棉的價格競爭力較8月中下旬出現小幅下滑。
以巴西棉為例,9月9-10日期間:中國主港保稅巴西棉M 1-5/32(強力28/29GPT)凈重報價集中在74.70-75.98美分/磅;1%關稅下進口成本約13140-13365元/噸,滑準稅下約為14065-14200元/噸。相比之下,當前內地庫3129B級新疆棉公重報價約14950-15150元/噸。考慮公重、凈重結算差異,1%關稅下進口巴西棉成本與新疆棉價格仍保持約1850-2250元/噸的順掛空間,但這一價差已較前期明顯收縮。
盡管鄭棉期貨回調超過500點,但部分貿易商趁機上調港口人民幣現貨資源的基差報價,幅度約100-150元/噸。據青島某中型棉企反饋,雖然中小紡企和中間商詢價有所增多,但高指標優(yōu)質棉的實際成交仍未見明顯起色。例如,9月10日青島港巴西棉M 1-5/32(強力28GPT)人民幣報價集中在16330-16480元/噸,基差高達2500-2650元/噸;SM 1-5/32(強力29GPT)一口價約16650元/噸。業(yè)內分析認為,當前人民幣資源成交偏慢,一方面受2024/25年度巴西棉采收、裝運進度偏慢影響,另一方面也因近期到港資源馬值偏大、短絨率稍高,導致棉企短期挺價意愿較強,但下游接受度有限。
短期來看,進口棉市場仍將維持內外價差收縮、人民幣現貨成交偏弱的格局。建議市場參與者密切關注以下因素:2024/25年度巴西棉、美棉的采收與裝運進度;國內新棉上市節(jié)奏及開秤價情況;下游紡織企業(yè)訂單需求及原料采購策略的變化。
綜上,當前進口棉市場雖存有一定價格優(yōu)勢,但受現貨成交疲軟及基差高企抑制,整體走貨速度仍顯緩慢。未來需進一步觀察內外市場供需結構的調整與宏觀環(huán)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