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月21日人民幣兌美圓升值2%后,價格變化動態(tài)顯示,外盤聚酯原料在國內聚酯工廠和原料貿易商的追捧下進入到了一個上升通道。以PTA產品價格為例, 7月21日PTA 韓國、臺灣7月船貨L/C90天報價為765-770美圓/噸、國內買家意向價為755-760美圓/噸、市場主流成交價格為765美圓/噸,但截止到昨天收盤,上述交易方式下的產品價格已經分別上漲到了790-800美圓/噸、785-790美圓/噸、785美圓/噸,各自上漲了25-30美圓/噸、30美圓/噸、20美圓/噸。EG方面,7月21日其7/8月船貨報價L/C90天 、韓國臺灣船貨價格為770-780美圓/噸,國內買家意向價格為760-770美圓/噸、主流成交價格在765-770美圓/噸,截止到昨天收盤,上述交易方式下的EG產品價格卻上漲到了810-820美圓/噸、790-800美圓/噸、790-795美圓/噸,分別上漲了40美圓/噸、30美圓/噸、20-25美圓/噸。由于此間整個聚酯原料市場無論是供求關系還是下游需求等都沒有發(fā)生明顯有利聚酯原料的變化,這段時間聚酯原料外盤行情的上漲,毫無疑問是人民幣升值2%,讓進口聚酯原料一下子便宜2%,從而吸引市場資金的積極介入之后才形成。
原本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升值2%,聚酯原料外盤價格上漲填補了升值空間之后,就很可能喪失繼續(xù)上漲的動力,畢竟現時之下整個聚酯產業(yè)鏈的情況并不樂觀。但現在看來,聚酯原料外盤價格在上漲已經填補人民幣升值2%騰出的20美圓/噸上漲空間后,卻沒有停頓下來的意思,還在繼續(xù)上漲,讓很多人士對行情的變化有些無所適從。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如果結合這幾天外匯市場人民幣對兌美圓的走勢進行分析,大家就可以明白聚酯原料的繼續(xù)推升并不是沒有道理。根據有關報道,銀行間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收盤價連續(xù)三個交易日出現新低,8月1日,央行公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收盤價下跌到了8.1046,創(chuàng)下7月21日匯率改革以來的新低,同時也是14年以來的最高點,而正是由于匯率市場的這種變化,加重了不少廠商對人民幣繼續(xù)升值的預期,所以,聚酯原料行情在人民幣兌美圓價格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反而不斷拔高,匯率市場的漲跌變化對聚酯原料市場行情的影響正在凸現出來,且呈放大效應。根據央行的政策,人民幣與美元的交易價格每天有上下千分之三浮動幅度,千變萬化的匯率市場與聚酯原料市場掛上了勾,這將讓今后的聚酯原料進口貿易更加難以操作。
雖然人民幣與美圓交易有千分之三的浮動幅度昭示著人民幣可升可貶,換言之,就是人民幣可以在兩個月內升值或貶值15%。但大多數人則認為人民幣還有繼續(xù)升值的可能。據國內某著名網站對其網站用戶所做的“你覺得人民幣短期還會再升嗎?”的調查結果顯示,59%的用戶認為“此次升值只是前期動作,后面還要漲”;23%的用戶認為“人民幣會保持這個比價”;18%的用戶則相信“以后將會反彈”。從美國對人民幣升值后的反映看,2%的升值幅度遠遠沒有達到他們的心理預期,美國財長斯諾周一就明確表示,中國對改革人民幣的決定將對全球經濟有利,并為中國貨幣升值創(chuàng)造了空間,希望人民幣繼續(xù)升值。
假如人民幣后期如大多數人所愿繼續(xù)升值,高度倚賴進口的聚酯原料因此獲利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所以目前一些游資開始進入到聚酯原料市場豪賭人民幣升值,如筆者熟悉的一位長絲貿易商,在目前就籌措了大量資金準備投身PTA貿易,吳江另一家靠織造起家的企業(yè)也把巨額資金投向了EMG,而此前其都很少涉足聚酯原料的貿易,可見“游資”目前進入到聚酯原料市場的熱度。大量“游資”進入到聚酯原料市場,對中長期市場的影響是好是壞目前還很難評估,但短期看,“游資”的進入對聚酯原料行情的上漲卻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