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月下旬十方預收款價出臺到現在僅僅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國內聚酯切片市場即下挫了400-500元/噸左右,進入本周在原料,尤其是在PTA價格下挫的帶動下,聚酯切片價格松動的跡象更為明顯,加上一些新開聚酯企業(yè)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約而同地加大了降價的幅度,使得整個切片市場的大盤走勢搖搖欲墜,而下游紡絲企業(yè)看到上游原料市場走勢如此不穩(wěn),對進貨心存疑慮,紛紛采取按需采購的辦法來減低市場風險,而產銷率的下降更使得聚酯切片市場愈發(fā)顯得銷售壓力沉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已經在聚酯切片市場先期展開。
進入本周以來,國內聚酯切片下挫態(tài)勢顯得更為明顯,繼上周末下跌到8300-8400元/噸以后,周二國產大聚酯切片的實際成交價再度下挫到8250-8300元/噸(送到廠價),部分新廠和貿易商的報價甚至僅在8200元/噸(送到廠價),據一大聚酯企業(yè)銷售負責人透露,其在周一剛調整的8300元/噸的價格基本上已經走不動貨,銷售壓力很大,準備在近期再向下調整100元/噸左右,而一些新聚酯廠的送到廠承兌價則已經掉到了8200元/噸左右,與上周同期相比,聚酯切片市場已經再度下挫了100-200元/噸左右。
相對于國產大聚酯切片的價格下跌,國產小聚酯已經進入了虧損階段,除部分規(guī)模企業(yè)外,一般小聚酯企業(yè)開始感覺生存壓力倍增,江浙市場上國產小聚酯切片的報價在8200元/噸,然而在大聚酯價格下跌的擠壓下,小聚酯切片的實際成交價已經下跌到了8100元/噸左右,市面上有消息說8000元/噸左右的低價切片也開始出現,以目前的PTA 6000、EG 7000元/噸計算,再加上一定的加工費,小聚酯切片的利潤空間事實上已經是很小了,況且目前用于生產的原料多屬于早期購進,因此小聚酯企業(yè)事實上已經進入了虧損邊緣,在產銷率下降和利潤空間被擠壓的情況下,國內大小聚酯裝置的開工率均出現了小幅下降,初步估計降幅應該在10個百分點左右。
周一PTA的報價和實際成交價均再度出現明顯下挫,進入周二市場心態(tài)略有好轉,正值BP公司用戶座談會在澳門召開,不少業(yè)內人士紛紛揣測BP將出臺一些措施以挽回用戶信心和欲買欲望,有可能會將九月份合同執(zhí)行價定在USD 610左右,同時根據市場上的一些表現和用戶的心理價位來看,作為外商來說肯定認為610美元/噸左右的價格應該是可以為大陸用戶所接受的,如果外盤交易逐步啟動,將對內盤的價格起到一定支撐,因此周二部分貿易商再度出現了低價惜售的心理,開始堅守5950元/噸(自提價,部分可帶承兌)的底線,5900元/噸左右的低價貨源并不多;MEG方面則由于DOW、SHELL十月份合同價格高達USD 740,對現貨市場和內盤市場起到了有效的托盤作用,周二貿易商對EG的報價上漲到了7100元/噸左右,而實際成交價則仍在7000元/噸(自提價)左右徘徊。
面對上游聚酯切片及其原料市場的降價風潮,下游滌絲市場倒是沒有什么明顯變化,雖然產銷率不盡人意,但滌絲的出貨量和價格以及盈利空間都要遠遠高于聚酯切片,大部分滌絲企業(yè)的日子還是過得不錯的,庫存壓力雖然在逐日有所增加,但近來面料市場明顯已經進入旺季,輕紡城等地的面料日銷量超過700萬米,織造企業(yè)也陸續(xù)有到市場上補購原料,因此滌絲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乏沒有銷路,個別俏銷的品種甚至在價格上還有小幅的抬頭跡象,有鑒于目前的庫存增加和銷售壓力,滌絲企業(yè)紛紛采取少進原料,多賣產品的策略以規(guī)避市場風險,這樣一來也使得聚酯切片市場的壓力進一步增大。
目前下游面料銷售的火爆和上游聚酯原料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業(yè)者分析后認為,從供求關系來看,目前的面料出貨順暢,價格也有0.5-1.0元/米不等的上漲,理論上來說應該對滌絲市場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然而由于上游原料市場形勢的不明朗化,使得下游大部分織造企業(yè)對進貨心存疑慮,不敢放開手腳采購,成為制約滌綸以及聚酯行情發(fā)展的瓶頸所在,而PTA、EG等外盤交易清淡也使得內盤市場呈現不穩(wěn)跡象,對切片廠和下游用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擊,再加上部分新廠的超低價拋售,聚酯切片市場的下跌頹勢目前還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從上游到下游普遍表現出信心不足的狀態(tài),預計在這種情況的打擊下,后期聚酯切片市場仍將繼續(xù)向下發(fā)展,如果九月中、下旬外盤聚酯原料的交易得到有效履行,價格上也能挺住的話,將對恢復市場信心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心態(tài)無疑將成為影響市場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一矣下游信心有所恢復,入市采購者必然增多,這樣一來對聚酯切片的后期走勢也是相當有利的。(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