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晚,中國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發(fā)布《關于2023年中央儲備棉銷售的公告》,對比以往的拋儲公告,本次公告無明確時間、數量、儲備棉生產年份等信息,與市場此前傳言的拋儲固定量存在預期差,部分人士認為未明確拋儲量即是“管夠”,偏利空,部分人士則認為國儲庫在唱”空城計“,偏利多,市場一時間眾說紛紜。
2023年中央儲備棉銷售的公告要素
1、時間。2023年7月下旬開始,每個國家法定工作日掛牌銷售;
2、數量。每日掛牌銷售數量根據市場形勢等安排;
3、價格。掛牌銷售底價隨行就市動態(tài)確定,原則上與國內外棉花現貨價格掛鉤聯(lián)動,由國內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和國際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各按50%的權重計算確定,每周調整一次。
4、方式。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公開競價掛牌銷售。
5、公證檢驗。銷售的中央儲備棉由中國纖維質量監(jiān)測中心按10%比例進行質量公證檢驗。
6、其他。1)僅限紡織用棉企業(yè)參與競買;2)根據棉花市場形勢和國家宏觀調控需要等,將對銷售安排作必要調整,屆時另行通知。
對儲備棉銷售公告的理解
1)關于拋儲數量。2019-2021年首次輪出公告中均有明確輪出數量,即使未明確數量的2018年,也寫明了總量不定上限,并且明確了成交率一周有三日以上超過70%,將適當加大日掛牌量,而2023年則是曖昧不明的每日掛牌銷售數量根據市場形勢等安排。從6月中下旬市場傳言今年拋儲30萬噸到6月30日市場預期拋儲公告發(fā)布從而鄭棉交易利空出盡而大漲超400點,再到儲備棉公告明確落地但并未明確數量來看,相關機構并不希望固定量的拋儲造成棉價的大漲大跌。
2)拋儲底價。從拋儲底價公式來看,仍然用內外周度均價作為底價,與之前拋儲公式不變。上周均價在16737元/噸。
3)儲備棉結構。
37萬噸2019/20年度優(yōu)質新疆棉
8.7萬噸2021/22年度優(yōu)質新疆棉
數量不詳,2018/19年度-2022/23年度每年進口美棉、巴西棉和少量澳棉。
估計5-6萬噸2011-2013年度國產陳棉,主要為超允值陳棉,質量貼水在1300左右)
4)對期貨盤面的影響。
TTEB觀點:從拋儲對鄭棉價格影響方面來看,表一中鄭棉價格走勢圖體現出在中期階段,儲備棉的輪出并不能改變絕對明顯的供需矛盾,2021年在軋花廠搶收下鄭棉大漲至2萬以上,內外棉價差也明顯走擴,因此若2023年度新疆棉減產幅度大、軋花廠搶收明顯,在中期階段仍然不能改變棉價易漲難跌趨勢,但長期會形成供應壓力。
中信建投觀點:短期來看,儲備棉政策的出臺對價格和供需更多具有利空影響,近月棉價向上發(fā)展空間有限。但該政策未知性信息較多,只能從具體每日輪出情況進行后續(xù)分析。長期來看,輪出和輪入依然存在辯證統(tǒng)一關系,經過了自2014年以來長達將近10年的凈輪出,儲備棉庫存偏低,導致政策的出臺也釋放出長期輪入收儲的預期,對遠月合約以及外棉價格形成支撐。
大地期貨陳曉燕觀點:市場已消化之前傳言拋儲30萬噸。實際拋儲成交量超過30萬噸才開始有實質性影響。更多關注公告發(fā)出時間和未來可能出臺的“組合拳”。
從拋儲開始,儲備棉成交價就是期貨盤面的風向標:期貨價格=現貨價格-基差,目前基差在800附近,現貨價格=反應市場供需關系,目前18000附近,儲備棉成交價=拋儲底價+質量升貼水+競拍加價幅度。
在供應偏緊的時候,儲備棉成交價將無限接近現貨價格,對期貨盤面價格影響不大;在短期供應轉向寬松時,儲備棉競拍加價幅度將明顯下降,并反過來影響現貨價格以及期貨盤面價格。當競拍加價幅度接近0時,儲備棉成交率也會出現下降。期貨階段性底部=拋儲底價+儲備棉質量升貼水-現貨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