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染色品經固色、柔軟處理后發(fā)現有染色疵病而需作回修、復染時, 去除固色劑、柔軟劑的必要性、困難性與復雜性等進行了分析, 重點地對其中的難點----有機硅油的去除問題展開了討論。同時介紹了專用助劑去硅去固色劑G-CT的性能與應用。
在實際生產中,常會發(fā)生織物染色后已經作了固色、柔軟等處理,又發(fā)現有染色疵病,使染色成品因質量問題而不能放行。其中有的可以通過補加染化料復染來給予克服,如下偏性色差、色光偏離性色變等;有的則需經剝色后再重新染色,如上偏性色差、色相差,或者是色花、色漬、色不勻( 左右色差、前后色差等)等。
在未經固色與柔軟等處理工序時,一般作回修、復染相對都要容易和簡單,而經固色、柔軟等處理環(huán)節(jié)以后,尤其是經焙烘或熱定形后,使難度大增。眾所周知,回修前若不把固色劑、柔軟劑的殘留物質和反應生成物質從纖維上充分去除,將會使回修后出現嚴重的色花問題,因固色劑、柔軟劑中極大多數為陽離子或弱陽離子性質,多數柔軟劑品種還具有拒水性能,都將導致回修、復染時滲透不良、吸收不均勻。特別是有機硅類柔軟劑,與纖維反應交聯(lián)成膜后,膜的堅牢度更遠高于脂肪酸衍生物類柔軟劑和固色劑,使回修問題更為復雜,嚴重時甚至連改染成黑色都會出現明顯的色花。
1固色劑的性質與特征
固色劑為提高染料濕處理牢度的常用基本助劑,特別是對于直接、酸性染料,基本上是必用的。而隨著市場對色牢度要求越來越高,一般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深濃色澤也需用固色劑來確保色牢度指標。
固色劑現都為無甲醛型,大多數固色劑在弱酸浴中性能穩(wěn)定,作用效果也相對最好。但它對于色光,多多少少有一些影響,若在使用中對pH值、溫度等工藝條件控制不嚴,則將影響到色光的穩(wěn)定性,有時甚至會使色變較大。
固色劑基本上都為陽離子型,所以對陰離子型的染料都有作用。由于固色后染色物一般不再作水洗,那么回修前若不把殘留于纖維上的固色劑及其與染料反應的生成物充分地去除,即追加染化料復染糾色,將不僅使染料的上染速度變得極快,而且還會使其失掉移染能力,色花的產生就是必然的了,此時即使勻染劑加得再多也是無濟于事的。染色物若已經焙烘的話,則反映更加突出。
2 柔軟劑的種類、性質與特征
柔軟劑可分為脂肪酸衍生物類和有機硅油類兩大類型,前者是傳統(tǒng)上廣為使用的柔軟劑,后者是后來居上的新品種。有機硅類柔軟劑的發(fā)展速度很快,不斷地有各種性能和功能的新型品種在開發(fā)上市。
由于有機硅類柔軟劑不但比傳統(tǒng)柔軟劑柔軟效果更為優(yōu)秀,而且整理效果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所以在紡織品柔軟后整理使用中,已占據主體地位。但是正因為它的耐久效果,一旦出現需回修復染才可解決的染色疵病,或因柔軟處理的擋車操作不慎而產生了疵病,或者因柔軟處理引發(fā)色變等情況,回修處理將變得較為困難。
脂肪酸衍生物類柔軟劑和有機硅類柔軟劑,在離子屬性上,大多為陽離子型、弱陽離子型或非離子型,所以在相容性允許的前提下,應用中也常與固色劑作一浴法處理。它們的工作浴pH值,基本上都以弱酸性時穩(wěn)定性最佳;處理浴溫度30~45 ℃為宜。柔軟處理后也不再作洗滌,經焙烘后其反應成膜的堅牢度更高。如果擋車操作不慎,有機硅類柔軟劑也很容易發(fā)生破乳漂油問題。某些需在染色機中進行柔軟處理的染色物,如成衣、紗線、散纖維等,時間久后也還容易發(fā)生設備內有機硅油物質的積累性沾污。對它的清除回修,也就比脂肪酸軟片類柔軟劑更加困難。
有機硅油在本質上講,是不溶于水的“ 油”,必須經乳化后才能供染整生產使用。一些所謂的水溶性硅油品種,實質上是在水中具有自乳化的功能,若在使用中不掌握有機硅油的性質特點,嚴重違反規(guī)定要求的工藝條件,同樣會出破乳析油問題。
分析有機硅柔軟劑的理化特征,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a.工作浴最佳穩(wěn)定性pH值范圍: 5~6.5。
b.工作浴最適宜溫度: 30~45 ℃。
c.離子性:多數品種為陽離子型,其次為非離子型,有個別品種為陰離子型。(比較各品種的柔軟效果,陽離子型的普遍占優(yōu)。)
匯總固色劑、柔軟劑的特性與共性,當賦予它們穩(wěn)定性最佳的工藝條件時,將得到良好的處理效果。而若反其道而行之,則可以破壞和去除它們。由于有機硅類柔軟劑堅牢度最高,故若能把有機硅攻克,其他的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3 回修助劑分析
對染色疵病的回修,較常用的助劑有還原劑、氧化劑、清洗功能強的表面活性劑以及堿劑等。
最為常用的首推強還原劑低亞硫酸鈉(即保險粉),它有很強的剝色能力,用于纖維素纖維的回修時,pH值在10左右最為穩(wěn)定;用于蛋白質纖維的回修時,可用有機酸調節(jié)pH值在弱酸浴下進行,它能破壞染料的發(fā)色基團,使纖維的色澤消失或大部分消失;在堿性條件下,也能對固色劑起破壞作用。但它對于柔軟劑,尤其對有機硅柔軟劑的破壞能力不是很強。實際情況表明,保險粉的作用主要針對染料方面。
雙氧水、次氯酸鈉等強氧化劑,可用于較輕的色差與色花,作一般性的回修與剝色。它們的去雜去污作用比較強,能夠很好地去除纖維上的棉籽殼、果膠質、油脂、蠟質以及泥污臟漬,并使纖維得到很好的白度。但剝除色澤的能力比不上保險粉,對有機硅的破壞與清除欠缺力度,對已形成油漬斑點的情況尤差。
一些具有高洗滌效率的表面活性劑,常單獨用于纖維上染料浮色的清洗,也常與堿劑配合用來清洗紡織品上的油污。它能很好地去除油脂類物質造成的沾污,而不損傷纖維,但對于已與纖維反應成膜的有機硅油生成物質,清除的力度卻很弱。
一些相對應的有機溶劑,也可以溶解的方式對有機硅進行清除。但溶解法不適于大面積和整缸的處理,因為極快的揮發(fā)性和高昂的成本令人難于接受。另外,有機溶劑處理法,對于固色劑并不適用。
4 專用助劑“ 去硅去固色劑G-CT”的性能與應用
分析了各類回修上常用的有關助劑, 尚缺少能有效解決有機硅的理想品種,F市場上雖已陸續(xù)有一些名為硅油去除劑的專用品種出現,但經試用,效果上還不能令人滿意,對固色劑的去除還需另用助劑,且多數在價格上十分昂貴。
新近面市的“ 去硅去固色劑G-CT”,是根據固色劑、柔軟劑的性質特征,從反向角度出發(fā)而設計開發(fā)的專用特種助劑。它與氧化劑共用時具有互補性, 可進一步激活氧化劑的除雜和強化助劑的清洗性能,同時也還有部分剝色作用,對于染色設備用久后缸壁缸體的有機硅油積累性沾污物質的清除,效果也十分理想。
4.1 去硅去固色劑G-CT的理化指標
外觀 淺棕色粉狀
離子性 陰、非離子
pH值 8~9(1g/L水溶液)
貯藏穩(wěn)定性 1 a
耐硬水、無腐蝕性、無毒
4.2 去硅去固色劑G-CT的應用
4.2.1 去除固色劑或脂肪酸軟片類柔軟劑
配方:G-CT 1~2 g/L
純堿 2~4 g/L
工藝條件:
a.去固色劑
溫度 100 ℃
時間 15~20 min
b.去脂肪酸軟片類柔軟劑
溫度 100 ℃
時間 20~30 min
處理畢, 熱水、冷水清洗干凈。
4.2.2 去除全滌綸、腈綸等化纖織物上的有機硅
配方:G-CT 1.5~2 g/L
15%次氯酸鈉 6~12 mL/L
工藝條件:
溫度 100 ℃
時間 60 min
必要時同配方工藝重復一次,但要視纖維的強力而定。處理畢,60 ℃熱水、 50 ℃熱水、冷水各洗10 min。
4.2.3 去除纖維素纖維及其織物上的有機硅(包括固色劑)
配方:G-CT 1.5~2 g/L
30%雙氧水 4~5 g/L
穩(wěn)定劑RB-3 2 g/L
純堿或燒堿調節(jié)pH值至10.5~11
工藝條件:
a.未焙烘
溫度 100 ℃
時間 30 min
b.已焙烘
溫度 100 ℃
時間 45 min
必要時同配方工藝重復一次,但要視纖維的強力而定。處理畢,80 ℃熱水、60℃熱水、冷水各洗10min。
4.2.4 去除羊毛、真絲等蛋白質纖維及其織物上的有機硅( 包括固色劑)
配方:G-CT 1.5~2 g/L
100%平平加O 2 g/L
純堿 1~1.5 g/L
工藝條件:
溫度 100 ℃
時間 30 min
必要時同配方工藝重復一次,但對于不作羊毛剝鱗處理的羊毛絨絨線類品種,基本上只能作一次處理,否則會因縮絨效應導致黏并咬合反應,而使之無法上機織造。處理畢,60℃熱水、40 ℃熱水、冷水各洗10 min。
4.2.5 其他方面的應用某些品種,固色、柔軟等處理常在松式浸染機中進行,長期使用后容易在設備的死角、管道、熱交換器、循環(huán)泵等難于有效接觸清洗的部位沾上油析物質,積累過多時掉落下來又沾到纖維上,也會造成染色品的柔軟劑油漬斑點疵病,所以應定期作缸體清洗。
配方:G-CT 2g/L
15%次氯酸鈉 10~15 mL/L
工藝條件:
溫度 100 ℃
時間 60 min
清缸的水量應盡量大一些, 清缸時啟泵作空機運轉。處理畢,再熱水、冷水充分清洗。
5 結束語
后整理給予紡織品的功能越多, 所用的助劑品種、類型也越多,對于疵病的處理也越困難和復雜。尤其對羊毛、羊絨、真絲等蛋白質類纖維,品種的高檔性和嬌嫩性決定了回修處理更須小心謹慎。特別對紗線類產品, 由于系單紗、單絲(或線),可承受能力更遠低于織物、成衣,所以要盡量避免過多地進行回修。因為一旦強力受損,纖維被破壞,便將無法恢復。有機硅油的難除性,尤其對蛋白質纖維和某些強力較低的紗線類產品的剝除回修,不能不說至今仍然是一個難題。
一般情況下,對于已經去硅去固處理的織物,再用相關染料復染回修已無礙。但若系有機硅油的乳化態(tài)被深度破乳而嚴重析油,亦或因積累性黏附物在運轉中突然掉落而沾到纖維上所致的油斑塊漬疵病,則問題比較嚴重。對于纖維素纖維或合成纖維,通常需作二次剝除處理,但并不能保證有百分之百的去除度,尤其是經過焙烘與熱定形以后的產品,堅牢度更高,有時也需改染成深濃色澤來作掩蓋性處理。因此,應嚴格半檢制度,及早發(fā)現并及時處理問題,使操作更容易,效果也更好。
對于印花、色織、色紡類的織物或成衣產品,則都不適于作有機硅油漬斑疵病的剝除處理。因為這幾類產品上面多種不同顏色并存,在發(fā)生色差后難于進行再染色來作糾色,即使能把硅油斑漬去除,客戶也還是會因為色差問題而拒絕接受。只有一些較輕微或范圍較小的油漬斑點疵病, 用高壓噴槍以有機溶劑或高強力的清洗劑作手工回修,尚具一定的適用性,但也常易留下一些淡的漬痕印。因此,在各有關生產環(huán)節(jié)的運行中,讓相關人員全面了解掌握具體品種的特點,嚴格執(zhí)行工藝,防止疵病的產生,防必須重于治,才是真正可靠的有效措施。
(針織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