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是國內時尚產業(yè)的領軍企業(yè)。16年來,杉杉從一個產品品牌做成代表服裝行業(yè)的產業(yè)品牌,再到今天做成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yè)品牌。時尚與品牌相連,而自主品牌的崛起與國家的復興相連,已成為中國企業(yè)繞不過的話題。
●共生共贏的品牌生態(tài)
1989年我接手寧波甬港服裝廠,經過調研,我在廠里拉出“爭創(chuàng)中國西服第一名牌”的條幅,很多人覺得難以置信,認為是癡人說夢,但最終我們做成了。從“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到“讓我們改變自己”,從“不是我,是風”到“中國的劉翔,中國的杉杉”,杉杉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著裝觀念和生活方式。當時,我理解,品牌是一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不斷追求、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杉杉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出國考察學習,到法國、意大利這些世界時尚中心去看,去尋找我們與大牌的差距所在。通過比較,我感到,中國服裝行業(y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不大可能產生國際品牌的,服裝品牌是文化和歷史沉淀的表現(xiàn)。即使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也同樣缺少頂尖級的國際服裝品牌。這時,我對服裝品牌的理解,深化為一種文化,一種藝術,一種貢獻,是人體與藝術、服飾與技術、科技與潮流完美結合的藝術,是對人類服飾文明、穿著革新、觀念革新的貢獻。
2001年,我們開始實施“多品牌、國際化”戰(zhàn)略,通過與日本的伊藤忠、大東紡織,意大利的法拉奧,法國的高級時裝公會、克里斯汀?拉夸,美國的杜邦、卡拉威等國際一流公司和組織合作,以資本市場的運作法則操作傳統(tǒng)產業(yè),我對品牌的理解又上升為品牌是一種共生共贏的生態(tài)。
●品牌無國界
多年來,杉杉被視為民族服裝品牌的象征和驕傲。但在國內一流商場中,我們又見不到國產品牌,滿眼是國際大牌。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一現(xiàn)象歸結為崇洋媚外,因為時尚是一種生活方式,文化左右了品牌的檔次,越貼近國際化、主流文化、被大多數人認可的品牌,就越容易成為主流的頂級品牌。這說明,在世界時尚主流中,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話語權。所以說,真正的品牌無國界,我們要跳離“民族化”的誤區(qū)。
一味強調民族化,就不可避免“八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尷尬,必定會拉開品牌與國際化的距離。因為服裝的核心價值在于它的品牌文化,就國際而言,中華民族服飾絕非主流,即使它的優(yōu)美蘊含了歷史的氣質與神秘的東方氣息,但那只能作為一種個別的美麗被欣賞。
中國的服裝品牌要進入世界,特別是要進入歐美發(fā)達國家,問題不在于讓他們接受中國的工藝技術,而在于如何讓他們接受中國的品牌文化。服裝不同于科技產品,服裝所倡導的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情調。品牌帶給消費者的決不僅僅是穿著的舒適和溫暖,更多的是給穿著者標記出一種特有的氣質。發(fā)展到現(xiàn)在,服裝的科技含量和功能性創(chuàng)造并非一個品牌成功的第一要素,而服裝的流行性和文化品位,成為衡量品牌成功的重要標志。
因此,我們首先要接受大量的國際品牌、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當我們能運作自如時,才有國際化的資格。
目前,國際品牌看好中國市場,看好杉杉在中國3000家店的網絡和人脈關系。他們主動找到杉杉,洽談合作事宜。杉杉也會在國際市場上發(fā)現(xiàn)一些具有潛力、適合中國市場的品牌,以收購控股的方式,將品牌擴充到杉杉的陣營中來。任何一個品牌只有經營上本土化,才能真正做到國際化,杉杉正以良好的心態(tài),開闊的胸懷,以及足夠的耐心,參與國際合作,融入全球競爭。
●中國是最大的品牌
品牌不是孤立的,它是和國力的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梢哉f,杉杉今天之所以能與國外知名品牌平等對話,就因為我們背靠的最大品牌是“中國”。無論怎么強調“多品牌、國際化”,我們都非常清楚:如果國家品牌不能居于高位,那企業(yè)也不會有很好的品牌。
國際化已經成為中國企業(yè)的潮流,杉杉同樣走在國際化的征途上。國際化首先是品牌的國際化,從長遠來看,品牌是國力和實力象征。國家的發(fā)展、產業(yè)的發(fā)展、企業(yè)的發(fā)展都是品牌的競爭與博弈,而且與大國之間的博弈是高度相關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品牌是依附于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杉杉的成長歷程,是有效地利用品牌,建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良性互動、協(xié)同發(fā)展的歷程。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品牌,國家是我們永遠的支撐,作為民族品牌的代表,杉杉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為中國品牌的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