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mào)易人員應了解的有:織物縮水率、縫紉強力、斷裂強力、撕破強力、織物色差。
織物尺寸變化率(簡稱縮水率),是指織物在標準狀態(tài)下(溫度20℃±2℃,相對濕度65%±3%),通過一定程序洗滌后,經(jīng)緯向尺寸相對于原始的變化情況。如,洗后織物伸長,以“+”百分數(shù)表示;織物收縮,以“-”百分數(shù)表示?s水率指標往往被商家作為成品服裝檢測的首選項目。對送檢單位來講,應注意的是樣品采用什么程序洗滌。ISO標準、中國國家標準(GB)將洗滌程序分為10種,溫度有30℃、40℃、50℃、60℃、92℃5檔,洗滌方式、漂洗次數(shù)、洗滌時間各有不同,洗后的晾干方式也不同,這些參數(shù)會影響縮水率值。一般客戶要求選用的洗滌程序應與纖維類別、所用染料、織物組織、成品風格、用途等結(jié)合起來。
另外,國外特別是美國,普遍接受機可洗織物。如何算作機可洗,目前未有明確的標準。根據(jù)國際羊毛局(IWS)權(quán)威人士的意見,結(jié)合實際工作遇到的情況,一般認為:機可洗應滿足(1)織物洗后風格不致有大的改變(如不能損傷織物強力,不引起紗線滑移紕裂、織物表面磨損起球等);(2)經(jīng)3次水洗后,織物單位面積的變化率不大于15%,由此推算經(jīng)緯向縮水率(-)各不大于8%。
織物縫紉強力是表述織物紗線的抗滑移性能(紕裂)及織物縫制后接縫強力的指標。隨著GB/T18132-2000《絲綢服裝》標準的出臺,使過去對絲綢類織物(特別是緞類織物)易發(fā)生紕裂及接縫滑脫的質(zhì)量糾紛有了判罰依據(jù)。產(chǎn)品標準規(guī)定:絲綢織物的縫紉強力應大于80牛頓(對于質(zhì)量小于50g/m2的輕薄織物、緞類織物,允許60牛頓)也即是當外力在80牛頓時,縫紉處紗線拉開的豁口不應大于6mm。這對絲綢類織物來講是一個不低的指標。因為用長絲纖維織造的絲綢,纖維之間的摩擦阻力要遠遠小于短纖織物,且絲綢的品種繁多,織物的組織規(guī)格很大程度上影響縫紉強力。當前,對服裝的檢測,縫紉強力也作為一個必選的項目。
提高織物縫紉強力的方法主要是從織物組織規(guī)格設計上考慮,提高經(jīng)緯密度、紗線捻度,采用異型截面纖維等。此外,對織物施以抗紕裂整理劑(一類提高纖維交織點摩擦阻力的藥劑),可在一定程度上有作用。
織物斷裂強力、撕破強力則是從織物紗線的角度表示織物物理機械性能的。對織物的經(jīng)向或緯向(取一定寬度)施以定向拉伸,紗線完全斷裂時的強度(同時給出斷裂伸長),為此織物的斷裂強力。而撕破強力是指織物在已有撕口時紗線順序斷裂所需的最大外力。通?椢锏倪@二個強力是成正比的。一般認為撕破強力小于8牛頓,已不適用做服裝,而對服飾類的織物,往往要求斷裂強力大于200牛頓。
此外,在服裝加工時還要關心的是織物色差指標。一般廠里用GB250(比色用灰色樣卡)對比織物進行評判,給出等級(5級制)。應注意的是,同種不同批次的染色布會有批次差。連續(xù)式生產(chǎn)的染色布,會有一定的頭尾色差產(chǎn)生,但色差不應低于4級。用卷染工藝染色時,還應留意布的左右色差,這往往是卷染織物左右張力不一致或染缸內(nèi)左右溫度不一致,染化藥劑存在濃度差所致。織物的左右色差在質(zhì)量要求上是不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