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和各族群眾朝著烏魯木齊市二道橋國際大巴扎方向蜂擁而去,中國第一個展示絲綢之路的博物館——新疆絲綢之路博物館這天開館了。當人們走進這個博物館時都驚呆了??一個民營博物館,能以獨特的視角將絲綢之路文化表現(xiàn)得如此豐富多彩,真是了不起。
是的,歷史上古絲綢之路在新疆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存,內容相當豐富,沒有幾個人能像新疆海朋集團董事長吐爾遜·托乎提那樣有遠見目光,投入巨額資金來整合這個巨大的文化資源。全國更是沒有一家博物館能將古絲綢之路的歷史風貌和數(shù)千年來不同民族繁衍發(fā)展的生活場景展示出來,這一切精華現(xiàn)在都聚集在了新疆絲綢之路博物館里,難怪全國著名紅樓夢研究學家馮其庸高度評價說:這是一項空前的創(chuàng)舉,是全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舉措,這個歷史的缺項終于得到了填補。
隨著如潮的人流拾級而上,一幅大型的灰色浮雕石墻很快映入了記者的眼簾。一群群生活在絲綢之路上的各族群眾仰天高唱,載歌載舞,歡欣鼓舞地歌頌著唐朝時期西域的繁榮昌盛,所有剛走進館門的人,一下子都會被整個浮雕墻磅礴的氣勢和宏大的場面震住了。旁邊放著一架清代仿制的木馬車,據(jù)說公元前200年,漢朝公主為了緩解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危機和漢朝發(fā)展,忍辱負重遠嫁匈奴和西域,走到甘肅省武威縣時留下了一輛木馬車,這輛有些破損的仿制車上仿佛就記載了她當年經歷的種種酸楚和苦難。一邊聽女講解員講著這段動人的往事,記者的腳步一邊開始慢慢踏入了一個個古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生活場景。
失落在古絲綢路上的古代文明碎片,先是透過馬、駱駝、牛這些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工具讓我們看得最清楚。從古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彩繪木制的西域良馬、烏孫馬、大宛馬,樣子一個個粗壯剽悍,讓你很新奇。再仔細欣賞繪制在駱駝、牛和馬蹬、馬鞍、馬車上的精美麗圖案,你仿佛聽到了駿馬馳騁西域疆場的嘶鳴聲,看到了絲綢古道上悠悠的駱駝長隊,商人們坐在馬車上長途跋涉將漢文化一點點帶進了新疆,東西方文化當年就通過這些交通工具相互交流和傳遞著。
緊接著,記者被一個精彩的陶器世界所吸引。靜靜地擺放在櫥窗里大量的人頭陶罐和制陶青銅小器件,仍保留著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濃厚氣息;漢代出土各式各樣陶器的表面和圖紋都比較光潔鮮亮,從一件件陶器的材質、色彩、圖案和形狀的變化,都能看出新疆的制陶工藝最先是從內地通過絲綢之路傳進來的,絲綢之路的文明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在進步著。
一件唐代朱雀圖案的錦袍擺放在遺珍館最顯眼的地方。據(jù)說,現(xiàn)在全國保留下來唐代的絲綢衣物絕大部分都是破損碎片,完整的錦袍幾乎是見不到的,這件從西域民間征集來的綿袍,可真是稀世難見的珍貴文物。
一張張漢代時期的彩繪木板在全國更難找到。上面描繪著當時生活在西域的老百姓農耕、收獲、放牧、采桑、紡織和采鹽的生活場景;那些神態(tài)各異的各種怪鳥、老虎、獨角獸、吉祥鳥和天鵝等動物,記錄著從東漢到魏晉年間,人們的崇拜、信仰和理念。記者走到一座河西走廊古代生活磚木畫前停住了,感覺非常獨特。庭院設計很完整,庭院里的人物有的采桑、有的放風箏、有的吹號,一個個表情安逸,動作栩栩如生。一個女俑懷抱著巨大的男性生殖器,一副“升天享樂”的神態(tài)正在出嫁,去完成了她一生的宿愿?吹贸,當時荒涼無人的河西走廊因絲綢文化的傳遞才有了生活氣息。新疆中外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經濟學者池寶嘉對記者說,這些彩繪木板和畫像磚都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甘肅、青海一帶,花了大量的資金從民間散落的地方好不容易收集上來的,現(xiàn)在全國其它博物館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此物。
接下來,透過一件件珍貴的馬鞍、石龜、百獸圖銅壺等珍貴物品,記者有些激動地看到了多個民族共同維護絲綢之路的足跡。
“瞧,這對將軍夫婦木俑是不是和真人的大小一樣?”池寶嘉興致勃勃地說著,所有在場的人都睜大了眼。據(jù)說,西遼時期,一支契丹族軍隊在征戰(zhàn)中打了敗仗,一對勇敢的將軍夫婦戰(zhàn)死在沙場。當時天氣很炎熱,殘余的士兵們無法將這對將軍夫婦的尸體運回家鄉(xiāng),只好就地掩埋了。后來,唐朝政府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專門刻制了一對木俑,并配上了只有皇室才能享受的純金面具,以祭奠這對勇敢的將軍夫婦。池寶嘉說,這種規(guī)格的契丹族木俑目前世界還沒有。還有一對金燦燦的王侯金盔,是當年契丹族皇家人用過的。據(jù)新疆考古學家們初步考證,目前這對金盔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可謂價值連城。
草原文化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一座立體的大型康家石門子浮雕巖畫上,一群被仿制的男男女女,站在豐盛的草地上,全身裸體地圍在一起歡笑起舞著,古代人生殖崇拜的情景十分生動。上世紀80年代,新疆著名考古學家、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員、教授王炳華經過大量的考察和分析,在新疆第一個發(fā)現(xiàn)并揭開了康家石門子生殖崇拜巖畫的秘密后,這個世界獨一無二并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的大型生殖崇拜巖畫很快引起了世界大批學者的高度關注,F(xiàn)在,康家石門子生殖崇拜巖畫被重新仿制并搬進了展館,讓所有人對草原文化藝術了解的更真切了。
最后,記者一邊繼續(xù)仔細欣賞著一件件馬橇、馴鷹工具、桑皮紙、石燈、卡盆子、草叉等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民俗用品,一邊深有感悟:館里處處都顯示著多民族共同維護絲綢之路的足跡,如此深厚的文化資源,我們完全有理由多辦幾個這樣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