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華盛頓6月2日消息:中國商務部長周四說,如果美國和歐洲在1月1日全球配額取消之后對中國服裝關閉大門,那么北京為什么就應該承諾對更多的海外農產(chǎn)品開放自己的市場?
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說:“ 根據(jù)中國加入世貿時對外所做的開放農產(chǎn)品市場和服務市場的承諾,中國有權利享受紡織品貿易一體化。這是我們享有的權利與對外承諾之間的一種平衡。因此,如果我們不能享受紡織品貿易一體化,我們?yōu)槭裁匆獙κ澜玳_放我們的農產(chǎn)品和服務市場?
繼美國對中國的棉制褲子、襯衣、內衣和全棉紗實施緊急進口限制之后,歐盟也在考慮類似的行動。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行動依據(jù)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時簽署的條款,即在2008年底之前,如果中國出口激增破壞其他成員國的市場,他們就可以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數(shù)量加以限制。
薄熙來說,中國認為美國并沒有嚴格按照世貿組織的有關紡織品特保規(guī)定、程序和條款做事。
薄熙來將于本周在北京會見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和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他說,美國夸大了自1月1日起中國服裝進口增長所造成的影響。美國讓美國人相信這是一個大問題。但事實上,雙邊的紡織品貿易僅占雙方貿易總量的6%。因此,這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
薄熙來比較說,去年中國對美出口價值100億美元的服裝和紡織品,但進口價值77億美元的美國棉花、大豆和其他農產(chǎn)品。此外,中國是美國廢鋼的最大買家之一。
薄熙來沒有表示北京是否將美國的進口設限提交世貿組織。但他說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在短期內大幅增長,華盛頓對此應負一部分責任,因為美國直到10年過渡期的最后階段才取消敏感產(chǎn)品的配額。
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在1994年的全球貿易協(xié)議上同意逐步取消紡織品配額,但在很容易預見的出口激增出現(xiàn)之后,未等貿易恢復到正常水平,就急忙采取新的限制行動。薄熙來說,本周與美國的談判是否成功將視雙方能否客觀地討論“彼此”的觀點和意見,而不是單純地運用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