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的利潤本來就很低,但從6月1日起出口一件衣服大概要交1元的出口關稅,企業(yè)該怎么辦呢?這是我們在最近幾天談論最多的話題。”一家服裝企業(yè)老總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5月2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從2005年6月1日起對部分紡織服裝產品調整關稅稅率。其中,對2005年1月1日開始征收出口關稅的148項紡織品中的74種紡織品提高出口關稅稅率,大部分稅率由原來每件0.2元或0.3元調到1元。
5月份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對中國內地紡織企業(yè)來說一點不平靜,歐美頻頻將“特!贝蟀粼蚁蛑袊徔棙I(yè)。
中國香港貿易發(fā)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談道,不管是歐美設限,還是內地政府提高稅率,中高檔紡織服裝所受的影響遠遠比低檔的小。
從量到質的轉變,是中國內地紡織服裝企業(yè)急需交出的一份考卷。而其中,作為上游的面料是中國內地紡織服裝產業(yè)升級的關鍵。
面料環(huán)節(jié)最為薄弱
中國服裝與巴黎、東京、米蘭、紐約等都市的時裝還不是一個層面的較量,中國服裝要與海外品牌真正較量尚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是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張兆梅在法國知名服裝設計院校ESMOD參加高級服裝設計培訓時的切身體會。
入世前夕,為了應對入世后激烈的行業(yè)競爭,縮短中國服裝與國際上一流時裝的距離,國家外專局公費派出第一批中國服裝設計師到法國學習,張兆梅是經過篩選后而被選中的九名設計師之一。
張兆梅認為,在內地整個紡織服裝產業(yè)鏈條中,面料環(huán)節(jié)最為薄弱。目前,內地不少高檔服裝依然采用海外進口面料。
“我全部從海外采購布料,主要是在香港地區(qū),在內地產的布料上很難找到設計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內地產布料在后整理工序方面處理得不好,容易出現拉線、脫色等情況,到廣州市中大布匹等市場采購,稍不留神就會買到質量不過關的布料,風險比較大!睆堈酌氛f。
張兆梅補充解釋了一下,由于內地布市營商環(huán)境不太好,容易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不利于優(yōu)質面料的發(fā)展。而香港不像內地有布匹批發(fā)市場,但有專門從事面料生意的貿易公司,這些貿易公司的面料種類齊全,質量比較保證,幾乎全世界上等的面料都可以在香港找到,而且這些香港公司在服務方面比內地布市更勝一籌。
廣東省開平市儕達制衣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生很自豪地告訴記者,他的公司主要是加工生產高檔滑雪服,全部出口到美國市場,滑雪服一套可以賣幾百美元,利潤比較高,而且不是出口敏感產品,不在受限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