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花、棉紡織市場基本面分析
一、今年我國棉花播種情況
今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呈現(xiàn)明顯的減少趨勢,棉花產量較2004年將會有所下降。中棉所預計今年國內意向植棉減幅將達15.9%,農業(yè)部預計2005年棉花種植面積將減少11.5%,國家統(tǒng)計局的預測植棉意向面積下降幅度為11.7%。中國棉花協(xié)會預計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為7600萬畝左右,較2004年減少950萬畝,減幅超過10%。從上述機構預測數據分析,今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減幅在10%—15%之間。4月份正值國內棉花播種時期,全國各地的天氣狀況良好利于棉花播種,國家統(tǒng)計局將在5月份公布棉花實際播種面積。參考近幾年全國平均單產水平,預計今年棉花總產量在560萬—580萬噸,比2004年減少50萬—70萬噸。隨著播種面積的逐步明朗,市場對于播種面積的炒作將不斷降溫,后期更多關注棉花生長時期的天氣狀況。(不破不立 股市真正機會已經悄悄來臨......)
二、國內棉花資源趨緊,棉價上升可期
從2004/2005年度(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國內棉花市場的供求關系分析,2004年國內棉花產量為632萬噸,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棉花進口量為46萬噸,合計資源為678萬噸。按照國內65萬噸左右的棉花月消費量計算,截至今年4月,本年度大約有520萬噸棉花已被消耗,余下158萬噸。另外,本年度的新棉中有約34萬噸已經變?yōu)閲覂洌瑢嶋H可供給資源僅為124萬噸。而本年度后期的4個月至少需要用棉260萬噸,如果不考慮庫存變化和棉花出口,年度后期棉花供需缺口為136萬噸。國內較大的棉花供需缺口需要*大量進口棉花來彌補。另外,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攀升,導致化纖價格與棉花價格相差無幾,考慮紡織企業(yè)配棉比例上調因素,國內棉花資源將更趨緊張。4月中下旬以來,因國內棉花資源緊張導致價格上漲的狀況已經逐步顯現(xiàn)出來,后期如果進口不能及時增加的話,國內棉花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棉價有望繼續(xù)上行。
三、國內棉花進口量有望增加
2005年1月份和2月份我國分別進口棉花11.27萬噸和7.06萬噸,3月份,我國棉花進口量為10.15萬噸。今年1-3月份,我國的棉花進口量為28.52萬噸,而去年同期為73.80萬噸,同比減少61.4%。自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我國的棉花進口總量為45.58萬噸,同比減少了53.25萬噸,減幅53.9%。
從上述數據來看,截至今年3月,本年度我國進口棉花數量較上年度同期大幅減少。由于國內現(xiàn)有的棉花資源難以滿足后期的用棉需求,預計本年度后期我國棉花進口量將呈增長趨勢。
大量進口棉花到港,短期內對國內棉花市場的壓力不言而喻。但我們必須看到,國內大量進口棉花的前提是需求的旺盛,而一旦中國大量進口美國棉花將極大地刺激紐約棉花期貨價格大幅上升。數據模型顯示,紐約棉價與美棉出口、中國進口呈高度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9和0.6。所以,后期我國棉花進口量增加對棉價的負面影響不大,而且,紐約棉價和鄭州棉花期貨價格有望在中國大量進口的拉動下聯(lián)袂上揚。
四、國內棉紗、棉布產量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3月份我國紡紗產量顯著回升。據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5年3月份我國紗產量為104.85萬噸,環(huán)比增長33%,同比增長20.50%(按去年同月統(tǒng)計局最終調整數87.01萬噸計算)。截至今年3月份,本年度(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我國紗產量累計為686.51萬噸,同比增長23.34%。
棉布產量方面,據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5年3月份我國棉布產量為14.64億米,環(huán)比增長22.71%,同比增長20%(按去年同月統(tǒng)計局最終調整數12.20億米計算),增長率較前月明顯回升。截至今年3月份,本年度(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我國棉布產量累計為96.61億米,同比增長24.64%。
4月份,國內進入紡織服裝生產旺季,預計棉紗、棉布產量將繼續(xù)增長,從而帶動棉花需求增加。雖然棉紗、棉布產量快速增長,但4月份紡織產品價格漲幅相對較小。4月份,32支純棉紗平均中心報價為18445元/噸,較3月份上漲了8元;棉花與棉紗價差維持在6019元/噸左右,較3月份降低了381元;滌綸短纖平均價格為12150元/噸,比內地標準級棉平均價低305元,較3月份相比略有上漲。
五、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繼續(xù)高速增長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951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18.14%。今年3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78.74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23%。2005年1—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24.02億美元,同比增長19.10%。其中,紡織品出口總額為67.40億美元,同比增長24.80%;服裝出口總額為120.70億美元,同比增長15.90%。從上述數據來看,受益于全球全球紡織品服裝配額的取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
4月份以來,針對我國部分紡織品對歐美等配額地區(qū)出口大幅增長的現(xiàn)狀,歐美設置種種貿易壁壘阻止我國紡織品出口。比如針對襯衫、上衣及長褲三大類產品進口激增的勢頭,美國紡織品協(xié)定執(zhí)行委員會(CITA)近日宣布,對上述產品自動發(fā)起紡織品特保調查。自2005年4月1日起,歐盟將中國紡織品進口稅率由9%提高為12%。另外,歐盟4月6日推出一套“預警系統(tǒng)”,旨在對中國勁增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進行監(jiān)測,根據指導方針,進口增幅在2004年基礎上提高10%—100%將激活歐盟的調查。歐美設限,短期內可能打壓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但不至于影響到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體增長的態(tài)勢。
六、棉花期貨倉單數量大幅增加
今年以來,由于期、現(xiàn)價差不斷擴大,二者價差最大時曾達到2000元/噸,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流入期貨市場的棉花數量不斷增加,而過高的期貨價格難于吸引企業(yè)從期貨市場接貨,這就直接導致棉花期貨標準倉單快速增加。進入4月份后,倉單增長明顯提速,平均每周增加數量達400張之多,同時預報數量也明顯增多,倉單壓力已經凸現(xiàn)。如果后市倉單繼續(xù)增加,對于資金缺乏、投機嚴重不足的棉花期貨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紐約棉花市場基本面分析
一、預期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將供不應求
4月1日,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fā)布4月份全球棉花供需報告,ICAC認為,下年度的全球棉花消費量將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產量的減少將導致產不足需、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預計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將會減少230萬噸而下降到2320萬噸,較本年度減少10%。預計全球棉花用量預計將會增加80萬噸達到2360萬噸的歷史最高記錄,增幅為3.5%。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產需缺口為40萬噸,供求關系趨緊將中長期利多國際棉市。
二、美國棉花市場分析
1.美國棉花播種情況。3月31日,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的2005/2006年度棉花種植意向顯示,今年美國棉花播種面積預計為1381.5萬英畝(其中包括27.5萬英畝皮馬棉),較2004/2005年度的1366萬英畝增加1.13%。美國農業(yè)部的美國棉花種植進度報告顯示,截至4月24日,美國棉花播種工作完成18%,較去年同期的播種進度慢4%,與過去5年平均播種進度持平。
2.美國棉花現(xiàn)貨銷售和出口情況總體尚可。為鼓勵紗廠使用本國棉花和促進美棉出口,今年以來,美國農業(yè)部不斷提高美棉出口和消費補貼,刺激棉花消費和出口。從美棉出口周報來看,自3月份開始,美棉出口呈現(xiàn)小幅增加的趨勢。據美國農業(yè)部統(tǒng)計,4月份(截止到21日)美棉凈出口量為17.57萬噸,較3月份前3周增加了3.67萬噸,同比減少了6.07萬噸,減幅為25.67%;實際裝運量為26.23萬噸,較3月份前3周增加了1.48萬噸,同比減少了2.09萬噸,減幅為7.37%。2004年9月以來,美棉累計凈出口量為178.29萬噸,同比減少了60.69萬噸,減幅為25.39%;累計裝運量為179.25萬噸,同比減少了9.90萬噸,減幅為5.23%。
3.3月份美國工廠用棉量小幅增長。據美國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消息,截至3月5日,美國3月份平均日用棉量為25018包(約5447噸),較2月份調整后的24502包(5237噸)增長2%。
三、基金持倉情況
4月份,美元指數小幅反彈,4月29日美元指數為84.43點,比3月31日微升0.34點,升幅為0.40%。同期CRB指數高位下跌,4月29日,CRB期貨指數為303.74點,比3月31日大跌9.83點,跌幅為3.13%。盡管如此,基金對棉花期貨的投資熱情不減反增,不斷增加多頭部位,減少空頭部位,凈多頭寸不斷增加。從CFTC公布的持倉報告來看,截至4月26日,基金的凈多持倉為35169手的較高水平,比3月29日的凈多持倉25271手增加9898手;鸩粩嘟槿胧袌鲎龆喑蔀橥苿蛹~約棉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不過,隨著基金凈多持倉達到極限,隨時要謹防基金獲利回吐,進入5月份后,基金有所減持多頭頭寸,截至5月10日,基金的凈多頭寸已經減至2.3萬余手。
棉花期貨技術面分析
一、紐約棉花技術分析
從紐約棉花長期連續(xù)圖上看,1973—2003年的30年間,棉價大部分時間在50—92美分區(qū)間波動,中樞位大致在70美分一線。期間分別有三次沖破區(qū)間上限和三次跌破區(qū)間下限,而每次跌破區(qū)間下限50美分一線的下跌的幅度基本相當,大約為41美分左右。2004年棉價從78美分下跌到40美分,下跌38美分后棉價止跌回升,跌幅基本與前幾次接近,歷史再次重演。從前幾次期價下跌50美分之后的回升高度來看,期價每次下破50美分后的上漲均能達到70—80美分區(qū)間甚至其上,一般來說能達到70美分一線。如果歷史會重演的話,那么紐約棉價本次上漲中線目標位應在70美分一線。
從紐約棉花7月合約日線來看,棉花自2004年12月份的最低42美分一線見底以來,一直運行在標準的上升通道之中。期價調整的低點一次比一次抬高,而每次調整后均能創(chuàng)出新高,總體呈現(xiàn)寬幅振蕩上揚的格局。從近期紐約棉花走勢來看,由于基金的平倉,期價跌破上升通道的下軌,技術面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但前期平臺51.50美分一線將構成本輪調整的重要支撐位,后市只要上述支撐位不破,紐約期價有望止跌回升。
二、鄭棉技術分析
從鄭棉7月合約日線來看,總體上升趨勢保持完好,只是近兩個月期價呈高位寬幅振蕩走高態(tài)勢,上漲明顯受到限制,技術上凸現(xiàn)一定壓力。從期價走勢分析,7月合約幾次觸及14800高位一線均展開調整,短線14600-14800區(qū)域壓力較大,突破不易。近期期價已經跌破上升趨勢線,技術上調整壓力增大,后市14000整數關一線面臨考驗。
棉花后市走勢預測及投資策略
通過對國際、國內棉花市場基本面和技術面的分析,我們認為本輪棉花市場的多頭行情仍未完結,棉花市場總體依然處在上升趨勢當中,但短線上漲壓力較大,技術上有調整的需要。后期我們更多需要關注棉花播種面積、棉花生長期的天氣情況、美棉出口銷售、基金交易動態(tài)、中國棉花進口、下游紡織市場形勢以及政策面的變化可能對期價產生的影響。投資策略上,耐心等待期價回調到位再逢低買入。關注7月合約14000一線的支撐情況,若遇支撐,14000一線及下方可適量買入,沖高至14600—14800區(qū)域短線平倉。
《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