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縫紉機生產基地向中國轉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國際市場對縫制設備需求的增加,近年來我國縫制設備生產企業(yè)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和產品檔次迅速提升,企業(yè)開拓國際市場的力度和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競爭瞄準高端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縫紉機出口1171.7萬臺,同比減少9.9%,出口額達7.1億美元,同比增長20.1%。其中,繡花機出口1.7萬臺,減少4.58%,出口額1.1億美元,增長74.17%;家用型縫紉機出口944.1萬臺,減少11.95%,出口額2.6億美元,增長17.28%;工業(yè)機出口225.9萬臺,減少0.27%,出口額3.5億美元,增長11.68%。
以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繡花機為例,不僅其出口額的增長率遠高于普通縫制機械的增長率,且在國內市場上,國產電腦繡花機的迅速崛起,也對價格昂貴的進口機形成了極大的挑戰(zhàn)。
據了解,多年前國際繡花機市場一直為日本田島、百靈達和德國蔡克斯等大牌所壟斷,幾乎看不到中國繡花機的影子,但是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國產繡花機不僅已成為我國服飾市場的主宰,而且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有專家分析,盡管近年來田島、百靈達等國際大牌企業(yè)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但是由于其繡花機的關鍵零配件主要靠國外進口,因此在價格上依然競爭不過國產品牌,價格的懸殊使洋品牌的特種機幾乎打不進中國市場,這也為國產繡花機行業(yè)的迅速崛起并以性價比優(yōu)勢叫板國際品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科技提升產業(yè)
近年來,隨著發(fā)達國家不斷將其縫制機械制造業(yè)轉移到中國,重機、兄弟、飛馬等世界著名的縫制機械生產企業(yè)都在中國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yè),把我國縫制機械企業(yè)推上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的大市場,由此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縫制機械行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飛躍。
去年,在集團的產品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中,又有26個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潤空間的新產品相繼問世,形成了新的主導產品群,其中1個列入國家級新產品,并獲得24項國家專利。
此外,還有兩個重大科技項目通過了驗收。
一項是能替代進口并可大量用于出口服裝行業(yè)的專用設備、列入國家商務部出口機電產品研發(fā)資金計劃的FY373型釘扣機新產品研究開發(fā)項目,于去年底經專家評審后順利通過驗收。
另一項由飛躍集團和上海大學承擔的制造業(yè)信息化工程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項目——基于支持智能化縫紉機創(chuàng)新開發(fā)平臺,也于今年1月通過了專家驗收。
在整燙設備市場,上海威士機械公司的產品,則以其獨樹一幟的外觀和質量以及高于其他企業(yè)同類產品價格20%至40%的報價叫板國際領先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