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幾位產品代理商坦陳了他們與商場打交道過程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揭露了一些商家在進貨及經營活動中的“霸王”行徑。他們認為,由于這些商家的不規(guī)范操作,使得供貨商增加了營銷成本,消費者增加了購物成本,嚴重損害了廠家和顧客的利益。這些商場實際上已由商品零售主渠道變成商品流通的“腸梗阻”。
道道關口都得留下“買路錢”
一位西裝品牌代理商說,產品進入商場,要經過層層關口,每道關都得留下“買路錢”,這是所有商場存在的共性問題,這里面沒有公平可言。
第一關是進商場。進商場托人情是不用說的,哪怕你品牌再好,也得托人情找商場“進貨部”。進貨部同意你進來了,把資料收下,你就排上隊了,回去等著吧,得等到商場把別的銷售業(yè)績差的品牌淘汰以后,才可能有你的位置。有時候等一年多也進不去。一般來說,要進一個好商場,一看品牌是否硬,二看關系是否硬。不過主要還是看關系,只要認識老總、部門經理、進貨部部長,品牌再差也能進去。
允許你進去后,就得跟“男裝部主任”或“女裝部主任”打交道了。他給你安排一個什么樣的位置,這里面也得看關系,關系好的,面積大一點,位置好一點;關系差的,位置偏一點,面積小一點。沒關系的,要想找個好位置,就得用錢說話了。
大項費用還是出在正式經營后。商場只提供空間,所有經營的費用全部由廠家承擔,什么進場費、柜臺裝修費、廣告費、營業(yè)員工資、工裝費、銷售提成等,全由廠家承擔。
最討厭的是商場從中吃回扣。比如裝修柜臺,鋪木地板,一個20平方米的售貨區(qū),四個品牌的服裝共用,如果廠家自己找人鋪,50元/平方米,總共1000元就夠了,但商場不允許,必須由他們找人鋪,一個廠家收1000元裝修費。僅從這個小項目上,商場每家就能賺3000元。再比如褲架,商場統一給做,一個要價3000元,廠家自己做的話,1500元就夠了。一個褲撐子,廠家自己做1元錢,商場給做則要8元錢。
濟南波司登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元氣憤地說,現在某些商場的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廠家的利益。有些商場收錢到了“不顧廠家死活”的地步。
一筆難以擺到桌面細數的賬
某西裝品牌山東總代理商披露說,他們用于拉關系的應酬費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你能把商場的老總或是部門經理請出來吃飯,算給你很大的面子。為什么?因為一個商場1000多個品牌,每個品牌要是平均請一次的話,也得3年才能輪得上一次。關系不好還請不動呢!請吃一頓飯就得好幾千元,吃完飯還得OK一下,喝咖啡、洗澡花的錢就沒法算了。另外,逢年過節(jié)還得給老總、經理等人包紅包,權力大的多包,權力小的少包。這簡直是太正常了,全國都一樣。有的時候還要給商場經理人員送手機、購物卡、高級手表等,現在送煙酒都過時了,都玩高檔的了。
供貨商最頭疼的是跟管理混亂的商場打交道。因為管理不善,這些商場人事變動太頻繁,今天剛跟這個經理吃了飯,明天又換人了。有的商場一季度換一次,無形中又增加了廠家的費用。
每年上海、北京、大連、廣州等地的服裝博覽會或展銷會也是商場老總發(fā)財的好機會,到廠家轉一圈,廠家都得表示一下,一家包一個一兩萬元的紅包是很正常的。一次博覽會,老總總得轉幾十個廠家,收入幾十萬元那是小意思。
每年用于商場的這部分“營銷成本”是極大的一筆開支。廠家選擇商場也是左右為難,不通過商場吧,人家都在做,而且商場目前確也是零售業(yè)的主渠道,做了又沒利潤。
另外,服裝代理商們還透露,樓層經理、柜臺小組長等拿服裝也是司空見慣,一個柜臺一年總有一兩千元的服裝被拿走,有的拿了連個條子也不打。做燈具的,燈具被拿走了;賣鞋的,鞋被拿走了;賣手表的,本來2000元的手表,扔下1000元就走了。對此他們都已是見慣不怪了。
在這些代理商眼里,商場就是“爺”,就得求著、巴結著,還得忍氣吞聲。誰讓商場掌握著短缺資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