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句話形容聚酯滌綸行業(yè)在整個化纖工業(yè)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絲毫不為過。聚酯滌綸的產量每年占我國化纖總產量的比例約為8成,對全行業(yè)的利潤貢獻率最大,是名副其實的“大拿”。
但2019年,整個聚酯產業(yè)鏈都經歷了陣痛期,滌綸長絲作為化纖行業(yè)的一員猛將,自然也不例外。2019年,滌綸長絲行情經歷了低谷期,價格創(chuàng)三年以來的新低,利潤總額大幅減少,庫存又持續(xù)增加,怎一個慘字了得。
我們就從具體產品來回顧下2019年滌綸長絲市場的行情吧。
從滌綸長絲各產品價格及利潤走勢來看,2019年滌絲各產品均“損失慘重”。
從滌綸長絲DTY 150D來看,2019年DTY產品均價在9550元/噸左右;利潤方面,2019年DTY產品的平均利潤值為154元/噸左右。
從滌綸長絲FDY 150D來看,2019年FDY產品均價在8370元/噸左右;利潤方面,2019年FDY產品的平均利潤值為274元/噸左右。
造成滌絲行情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下滑的原因,除滌絲本身產能迅速擴張及上游成本面波動不斷不能給予持續(xù)性支撐之外,最重要的因素依舊是下游需求的不斷萎縮。
春亞紡和滌塔夫作為下游最最最常規(guī)的產品,占據(jù)市場的“半壁江山”,最能反映出紡織市場的現(xiàn)狀。2017年是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的時代,這種火爆行情一直延續(xù)到了2018年。但是從2019年開始以后,市場卻開始走下坡路,而春亞紡、滌塔夫這種最普通的面料開始走進“死胡同”。從“網紅”到“爛布”,它們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價格萎縮,“難兄難弟”跌無可跌
都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是產品價值的最直接表現(xiàn)。但用在2019年的紡織市場,卻不是很貼切。由于市場供需失衡,產能開始井噴式爆發(fā),首當其沖的就是常規(guī)產品,而春亞紡和滌塔夫則是最具代表性的。不是沒價值,而是太多了!
從下表可見,從2018年至2019年,春亞紡和滌塔夫各產品規(guī)格價格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跌幅均超30%。而像春亞紡、滌塔夫這類產品,本身就屬于跑量,定價不高,利潤更少,在不斷跌價之后,廠家甚至出現(xiàn)虧本。尤其是淡季7、8月份的時候,市場上拋貨現(xiàn)象打亂了價格規(guī)律,不少廠家都虧本大甩賣,但是,不是你賣,就有人要的。市場不能消化這么多產能的時候,庫存就開始高高疊起。
服裝行業(yè)則是坯布的最終需求端,但2019年,服裝行業(yè)不景氣也同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2011-2017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逐年增長,但增速逐年放緩。2017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達到10365.4億元,同比增長1.4%;2018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為9870.4億元,同比下降4.8%,服裝商品零售額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截至2019年上半年,服裝類商品零售額至4749.7億元。
截至2019年年底,行情依然沒有多大的轉變。一擁有270臺織機的施總表示:“我們主要做的就是春亞紡和滌塔夫,內貿外貿都有涉及。今年春亞紡的行情太差了,我們就跑跑量,現(xiàn)在手上訂單基本結束,但機器還是滿開的,不能隨便降負,庫存有近300萬米!
另一家擁有80臺織機主營滌塔夫的廠家老板馮總也表示:“我們小廠,到了2019年年底機器也是滿開的,不過庫存也要100多萬米,廠家?guī)齑嫫毡槎疾簧侔。《疾蝗菀!?br />
從服裝我們可以看到坯布的市場行情,從坯布我們又能看到滌絲的市場行情,產業(yè)鏈是自下而上相輔相成的。2019年行情確實很差,被貼上“紡織市場最差一年”也無可厚非,但隨著春節(jié)的臨近,行情已經告一段落,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生養(yǎng)息之后,開年以后是否能迎來“開門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