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銷售輕紡原料121。65萬噸,成交額138。02億元--中國輕紡城錢清輕紡原料市場,這個國家沒有投資1分錢,全由紹興縣錢清鎮(zhèn)方橋村自籌資金創(chuàng)辦的全國輕紡原料第一市,至今擁有資產3億元,成為浙江省市場建設的典范,也是方家村村民的驕傲。
一、奇跡崛起:該市場有一句要訣:依靠個體工商戶。(1)從全國范圍內吸引上規(guī)模的個體原料商加盟市場。市場先后騰出營業(yè)用房,以優(yōu)惠的價格安排給紹興本地和外地的個體原料經營大戶,同時推出10多項優(yōu)惠政策吸引知名個私企業(yè)落戶。據統(tǒng)計目前進入市場的經營戶中個體約占98%,華清、中柏、清龍等知名個體原料商的進入,也帶動了儀征等大型國有原料企業(yè)在此設立窗口。(2)建立個私工商戶服務體系。市場管委會投入巨資,開設了為經營戶提供電子商務租賃業(yè)務的"在線商廈",創(chuàng)辦了"中國化纖信息中心",面向國際開通了市場網站。目前全國棉花緊缺,但該市場個私經營戶在市場提供的服務體系幫助下,每天平均銷售的棉紗就多達104噸。
二、分蘗發(fā)展:該市場大膽走出去投資3000余萬元,在山東昌邑征地80余畝建成了錢清昌邑輕紡原料市場,吸引了400多位個私原料商加盟,實施了輕紡原料開發(fā)鏈和經營鏈的延伸,收到了子強母壯的以贏效果。
三、兵臨城下:但是錢清輕紡原料市場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惑。壓力主要來自外部。與該市場毗鄰的是杭州蕭山明華輕紡原料市場,現這家市場已決定對明華村的趙家上及毛家上南岸的兩個自然村進行拆遷,由香港、蕭山的幾家單位共同投資8億元,擴建一個占地460畝,包括物流中心、商務中心、酒店等配套設施的大型輕紡原料市場,對錢清輕紡原料市場來說已是兵臨城下。困惑也來自體制。該原料市場是方家村的村辦企業(yè),管理人員以本村和鄰村農民為主,經營意識和管理體制落后,市場交易以現場、現貨、現金交易為主,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市場發(fā)展。
四、升級突圍:該市場管委會主任王郎水表示:市場管理層目前已經從管理體制、經營主體、交易方式等6個環(huán)節(jié)尋求對策,決定市場盡快轉制,并鼓勵資金實力雄厚、有市場操作和經驗的企業(yè)參與市場的升級改造。據悉目前該市場升級改造方案已經確立,準備用3年左右的時間,總投資5億元,打造占地440畝、交易面積30萬平方米、市場經營戶達1000戶,年成交額達250億元、年創(chuàng)稅3500萬元的市場升級版,建成集交易、物流、商力、信息為一體的現代化輕紡原料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