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從1月23日起,商務部對針織布、胸衣和袍服三類紡織品采用出口登記管理辦法,對企業(yè)向全球出口的數量和出口單價實行“雙掛鉤”管理,無論一般貿易還是加工貿易,企業(yè)均需在出口報關前領取出口登記證,以規(guī)定的數量和不低于最低限價的價格出口。
1月14日,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孫際文在針織布、胸衣、袍服出口工作會議上宣布了商務部新出臺的針對三類紡織品設限的試行辦法。孫際文副司長特別強調了此次出口登記證制度和以往被動配額時期出口許可證的區(qū)別,闡明不再走配額管理的老路,登記證制度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加大了對違反規(guī)定限價的處罰力度。
據悉,針織布、胸衣、袍服均是美國于2003年實施“特!钡闹攸c對象。中國每年向美國出口的這三種紡織品價值4億美元左右,有關爭端開始于2002年9月。當時,美國紡織品生產商協(xié)會向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以產品進口增長速度過快、擾亂國內市場為由,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包括上述三類產品的五種紡織品重新設置進口配額。
2003年4月,美國商務部制訂了有關申請設立“特別保障措施(特保)”的受理程序。11月17日,美國決定對中國產針織布、胸罩和袍服三類產品實施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按照美國紡織品和服裝保障措施調查程序,以上三類紡織品出口美國將受到數量限制。至于限制比例是按年增長率7.5%還是合理上浮,要等待中美兩國政府間磋商的結果而定。2003年11月,美國商務部長埃文斯訪華,中美雙方同意建立專門針對紡織品貿易的工作小組。2004年1月12、13日兩天,工作小組在北京進行了有關三種紡織品的談判。
1月18日上午,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美雙方的談判結果還沒有正式向外公布!钡袊徔椘愤M出口商會舉辦的這次會議恰好在中美談判結束不久,而且就是針對被美國“特!钡倪@三類產品而召開的會議,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一位參會企業(yè)代表告訴本報記者,在這次會議上,“大家討論得非常激烈”,“大家還紛紛要求主管部門能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對無序競爭的出口市場主動進行調控。”
2003年11月份,在美國宣布對這三類產品實施“特!敝,當時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提出了一些主動出擊的方法。例如:面對陷入無序競爭的出口市場,我們能否“主動設限”?由政府或者行業(yè)協(xié)會來對整個行業(yè)的出口進行有效調控。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參會代表表示,這次會議就是針對這些呼聲而來。
中國進出口商會會長王沈陽則在這次會上提醒,紡織品出口企業(yè)應抓住市場準入的機會,在創(chuàng)立品牌方面不能再抱著“等、靠、要”的思想,要努力發(fā)掘自身的潛力,創(chuàng)造出市場和消費者承認的自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