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北京12月11日電 紡織服裝業(yè)是我國拳頭出口產品,到20
02年,我國服裝出口額已連續(xù)8年名列世界第一。然而因為缺乏在國際市場有
知名度的品牌,中國產品始終不能占領國際中高檔消費市場。
據《中國經濟時報 》報道,雖然我國已經是服裝出口大國,但是服裝產業(yè)
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上,基本以大路貨為主,產品雷同、低價競爭、缺乏品牌、效
益不高。中國紡織服裝業(yè)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相當大,如成服的平均出口單價
僅及意大利服裝平均出口單價的1/5左右。近十年來我國每年對俄羅斯服裝出
口價值10多億美元,雖然中國服裝在俄羅斯服裝市場占有相當?shù)姆蓊~,但沒有
在俄羅斯市場有影響的企業(yè)和品牌。中國服裝通常只能寄身露天大市場,在地攤
里叫賣。
沒有在國際市場叫得響的民族品牌,是中國服裝大而弱的關鍵所在。一些傳
統(tǒng)老品牌的逐漸萎縮和消亡,新民族品牌誕生的艱難緩慢,使得相當多的中國產
品只能掛著別人的牌子出口,企業(yè)只是替人家做“洋打工”。長此以往,企業(yè)就
會失去對國際市場流行趨勢的把握能力,更加受制于人。
分析缺乏品牌的原因:一是忽視品牌。重產品、輕品牌,重眼前利益、輕長
遠利益,是我國服裝企業(yè)的普遍做法。二是質量不穩(wěn)。許多企業(yè)難以做到產品質
量、服務一貫制。而始終如一的產品質量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最基本的要素。
三是缺乏創(chuàng)新。我國服裝企業(yè)在面料開發(fā)、品種款式設計、質量檔次提升、創(chuàng)新
能力提高等方面相當滯后,難以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四是保護不力。國家缺乏
有力的品牌法律保護體系和嚴格的保障實施措施,地方政府對本地制假、售假企
業(yè)不聞不問。在假貨泛濫的地方,真正的品牌很難產生和成長。不少企業(yè)注重出
口,但是忽略商標注冊,結果許多好產品在國外被搶注,有苦難言。
但是,服裝生產能力超過國內市場需求的狀況要求我國進一步擴大出口,包
括到國外投資設廠,開展直接生產和銷售。因此,國內服裝企業(yè)必須轉變經營理
念,樹立品牌戰(zhàn)略,鼓勵樹立和堅決捍衛(wèi)品牌,改變營銷模式,這樣才有可能把
我國服裝行業(yè)做強做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