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杭州鬧市區(qū)的一條小路。周邊的商鋪以參茸和通信為主。
在林立的商鋪中,一間古色古香的店面,顯得與周遭有些許不同。門口的招牌上,“振興祥”三個燙金的大字占據(jù)了絕大部分的位置。
如果說“振興祥”這個名字聽起來不是熟悉,但說到杭州利民中式服裝廠,老杭州們一定不會陌生。“振興祥”所在的門面,正是以前老的利民門市部。
廠長包文其說,“利民”是廠名,“振興祥”是商標,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xiàn)在都講品牌效應,所以,要主推“振興祥”的知名度。
老店面變身“微型博物館”
這個月9日,“振興祥”原址重開。
一進門,園林式古樸的月亮門把一樓隔成了兩個空間。
長衫、旗袍……左邊的玻璃展柜,展示著4件年代味十足的服裝。“除了那件格格裝,另外都是從老客人手里收來的,都是上世紀30年代的服裝,很有代表性。”包文其說,格格裝則融合了一字扣、鑲、嵌、滾、宕、盤、釘、勾、繡等傳統(tǒng)工藝精華,代表了品牌最經典的制作技藝。
較低的展柜里,則陳列著老舊的剪刀、熨斗、木尺等做服裝的常用工具,還有各式各樣極具中國特色的花扣。
右邊,懸掛的是各種新式旗袍和男士套裝。
那感覺,就好像置身于一家中式服裝的博物館,感受新舊的交替與變遷。
“我的目的,就是將這里打造成一個微型博物館,展示中式服裝的傳統(tǒng)文化!卑钠湔f。
2011年,“振興祥中式服裝制作技藝”被國務院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契機,讓包文其開始重新審視和思考這個百年老字號接下去的發(fā)展!拔覀冏龅牟粌H僅是普通的衣服,更有責任把這種傳統(tǒng)技藝保護和傳承下去!
店面的升級改造,就是出于這個目的。
做衣服還要買黃牛號
老底子,能到利民服裝廠做上一件衣服,是讓人艷羨的事。
20世紀80年代是利民廠最好的時候。幾卡車的服裝排隊往外省送,還有經銷商直接拿著錢來廠里排隊拿貨。
那時候,利民廠在吳山廣場附近有一個店面,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但是因為人手有限,一天只能量20件。僧多粥少,只能采取發(fā)號子的方式。為了拿號子,不少人半夜就來排隊。住在附近的居民看中這一“商機”,索性做起了黃牛,倒賣起了號子。“做件衣服5元錢,一個號子都要5角!
織錦緞云花襖、織錦緞絲棉襖、駱駝絨夾襖……當年做的這些衣服,如今都成了不少老杭州人壓箱底的寶貝。施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得知“振興祥”老店新開的消息,前幾天,施阿姨興沖沖地帶著自己年輕時定制的衣服趕來。
唐裝、中式棉襖、中西式罩衣,施阿姨說,這三件衣服,都是她當年在結婚紀念日做的,就連訂制發(fā)票,她還保留至今。每年夏天,施阿姨都會把這些衣服拿出來曬曬,雖然穿的機會少了,可還是寶貝得很。
中式服裝走起高端定制風
時代變遷,潮流變化,“振興祥”也在求變。
中式服裝時裝化。在包文其看來,最傳統(tǒng)的中式服裝,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人的需求,所以,除了保留大襟、盤扣、中國領等一些比較經典的基本元素,在面料、款式等方面都要更新。
比如說,以前的旗袍材質多用織錦,花式也偏古色古香,現(xiàn)在選用的則是姆米(真絲的主要計量單位,數(shù)量越大厚度越厚)數(shù)較高的全真絲,面料有墜感,不容易起皺,更好打理。
有了電腦噴繪,色彩和圖案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就連袖子,也有瓦片袖、無袖、七分袖等各種變化。
包文其說,現(xiàn)在,流水線式的生產廠里已經不做了,在售的每一件服裝,都由師傅純手工制作。如果客人有特殊要求,可以加30%的費用,量身定做,頗有大牌服飾高級訂制系列的味道。
包文其對自家的產品很有信心,他說,把“振興祥”打造成像香奈兒、愛馬仕一樣的品牌,就是自己的夢想。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ycsk.com.cn/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