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光,又稱壓光。面料后整理的一道工序。利用纖維在高壓或高溫條件下的物理可塑性將織物表面軋平或軋出花紋,以增加織物光澤的整理過程。依據軋輥輥面材料、軋壓力、溫度、不同的軟、硬軋輥組合及穿布方式,可獲得不同的軋光效果。
溫度、速度、壓力是軋光機三要素,軋后效果不理想首先要從這三個方面找原因。
1、手感偏硬
整理后手感偏硬應該考慮溫度壓力和速度是否過高和太慢,油面后手感偏硬可以鏡面冷壓一下,當然織物整理前如果太硬的話軋后也不太可能變的很軟,錦綸類的面料織物軋后手感變軟更明顯。
2、光澤度太亮或太暗
亮度主要是由溫度決定的,太亮應該降低溫度、加快速度和減小壓力,太暗則相反。
3、邊中差或頭尾差
面料兩邊亮應該減小壓力,中間亮應該增加壓力(原理是輥筒有中高);頭尾差應該是溫度沒有保持一致,一般溫度控制在正負5度之內!
4、防絨效果差
防絨效果不好應該減慢速度和調高溫度壓力,或增加軋光的次數!
5、皺印
軋死印是軋光常見的問題,兩邊皺印應該增加進布的張力,中間皺印要減小進布的張力。中間皺印也要檢查下進布架導輥表面是否干凈,不干凈摩擦力太大也會起皺或者造成布面擦傷!一般加工匹裝的散布應該打成大卷裝后再加工,以達到恒張力的目的。
6、軋光斑點
軋光斑點是最常見的病疵,輥面不干凈導致的(例如輥面有線頭),生產中一定要經常擦拭輥面!另外輥面損傷也會產生軋光斑點(例如尼龍輥壓到硬物造成的凹陷小坑等)。
7、門幅縮的太多
軋光后織物門幅都會縮小,正常會縮小1--3厘米,縮的太多應該減小進布和出布的張力,溫度越高也會縮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