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200年。當時居住在歐洲的冰人奧茨(Otzi)身著一件由草編織而成的防水披風(fēng)。背后的原理是植物表皮細胞外層有一種蠟質(zhì)覆蓋層,能讓雨滴滑落,因而具有防水的效果。
在世界的另一側(cè),阿留申印第安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海豹和鯨魚的腸子在曬干后有防水的效果,并用這些材料制作了一件名為“kamleika”的防水夾克。他們還使用剩下的動物骨頭熬制動物膠,以封住縫隙,提高防水性,這可能也是最早的沖鋒衣壓膠。
大概1000年以前,中國人創(chuàng)新地在絲綢的一面涂上油,制成油布絲(Oiled silk)。通過這種處理,絲綢的表面能夠形成一個防水層,防止水分滲透。油布絲被用在雨傘和其他戶外用品上,具有高強度、防水、防風(fēng)且輕便的特質(zhì),是最早的高性能面料之一。由此開啟了紡織時代防水透氣面料的發(fā)展。在這一歷史階段,人類對防水透氣材料的研究和應(yīng)用百花齊放,涉及從絲綢、羊毛到棉花和亞麻等多種材質(zhì)。
15世紀的水手們意識到,船帆一旦沾水,會增加船的整體重量并影響其前行速度。于是,他們逐步嘗試在由亞麻或更輕的棉布制成的帆布上涂抹動物油脂、亞麻籽油和石蠟,以賦予帆布在雨天的拒水特性和晴天時的良好操控性。此外,水手們還將多余的油脂或石蠟涂在披風(fēng)上,這便成為了最早的油蠟布(waxed cotton)防水服裝。
從19世紀末起,服裝品牌逐漸廣泛地采用油蠟布制作戶外服飾。我們今天熟知的百年英倫老牌時裝品牌Barbour,幾乎成為了油蠟布服裝的代名詞,深得戶外與機車愛好者的青睞。然而,油蠟布作為服裝面料也有其局限性,如透氣性不佳、質(zhì)地較厚重、耐用度有限,以及需要定期重新上蠟等缺點。
隨著產(chǎn)品的進一步成熟,Mackintosh逐漸被英軍、英國鐵路局和英國警察所采用,甚至成為了那個時代防水服飾的代名詞,被廣大消費者親切地稱為 “the mac”。但Mackintosh存在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不透氣。因為人在高溫下運動容易導(dǎo)致體溫過高,增加休克和死亡的風(fēng)險,因此Mackintos無法被用于戶外運動場景中。
針對Mackintosh不透氣的缺點,Burberry推出了一種全新的面料科技——Gabardine Burberry利用綿羊油處理羊毛纖維使其具備防水特性,隨后進行編織。隨著時間的推進,面料種類拓展至羊毛、棉花和聚酯等。相較于以往的油蠟布和橡膠涂層解決方案,Gabardine不僅防水性優(yōu)秀,透氣性也顯著提升,同時還具備輕量、防風(fēng)和耐久的特質(zhì),帶來了更為舒適的穿著體驗。
二戰(zhàn)期間,由于許多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在跳傘后因為暴露于嚴寒惡劣的海洋環(huán)境中而喪生,英國開始急需一種既能在干燥環(huán)境下保持透氣和舒適,又能在與水接觸后具備保暖和防水性能的面料。為滿足這一需求,1943年,英國棉花工業(yè)研究協(xié)會開發(fā)出一款使用長纖維棉制成的防水面料,并將其命名為Ven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