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查看衣服成份的時候,很多上面寫著聚酯纖維,那么我們通俗的認為聚酯纖維就是滌綸。其實,除了滌綸以外,還有很多種聚酯纖維。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詳情
滌綸是什么?
滌綸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是由英國人Whinfield和Dickson等發(fā)明的,1949年在英國、1953年在美國相繼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chǎn),它是大品種合成纖維中發(fā)展較晚的一種產(chǎn)品,但發(fā)展速度很快。
滌綸的分子量為18000-25000,聚合度為100-140。大分子具有對稱的化學結(jié)構(gòu),在適宜條件下,大分子易形成結(jié)晶,纖維結(jié)構(gòu)緊密。滌綸大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基本為剛性大分子,同時又含有脂肪烴鏈,使分子具有一定的柔曲性。大分子中除了存在兩個端醇羥基外,沒有其他極性基團。酯基含量高,高溫時會發(fā)生水解和熱裂解。滌綸采用熔體紡絲,其橫截面為圓形,縱向呈玻璃棒狀,干直光滑,其密度為1.38-1.40g/cm3。
中國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含量大于85%的纖維簡稱為滌綸,俗稱“的確良”。國外的商品名稱很多,如美國的“Dacron(達克綸)”、日本的“Tetoron(帝特綸)”、英國的“Terlenka(特麗綸)”、前蘇聯(lián)的“Lavsan(拉夫桑)”等。
所有的聚酯纖維都叫“滌綸”嗎?
不是。其實,除了滌綸以外,還有很多種聚酯纖維,不是所有的聚酯纖維都叫滌綸!
陽離子染料可染聚酯(CDP)纖維
在PET分子鏈中引進能結(jié)合陽離子染料的酸性基團,就可制得能用陽離子染料染色的改性滌綸(CDP)。CDP最早由美國杜邦公司研制,20世紀末其產(chǎn)量已占PET纖維總產(chǎn)量的1/6,其典型品種有Dacron T64、Dacron T65等。
常溫常壓可染聚酯(ECDP)纖維
在普通PET聚合過程中,加入少量第四單體可制得常溫常壓可染聚酯 ECDP。這主要是在PET大分子鏈上引入了聚乙二醇柔性鏈段,它使纖維的分子結(jié)構(gòu)更為疏松,無定形區(qū)增大,更有利于陽離子染料進入纖維內(nèi)部,并與更多的磺酸基團結(jié)合,因此可在常壓沸染條件下染色。
PPT纖維
PPT纖維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propylene terephthalate)纖維的簡稱。國外有人把PPT稱作21世紀的大型纖維,其商品名為“Corterra(科爾泰拉)”。
PBT纖維
PBT纖維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纖維的簡稱。PBT纖維是由滌綸的主要原料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qū)Ρ蕉姿?TPA)與1,4-丁二醇縮聚而成。用DMT與1,4-丁二醇在較高的溫度和真空度下,以有機鈦或錫化合物和鈦酸四丁酯為催化劑進行縮聚反應(yīng),再經(jīng)熔體紡絲制成PBT纖維。
PEN纖維
PEN纖維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纖維的簡稱。與滌綸一樣,PEN纖維是半結(jié)晶狀的熱塑性聚酯材料,最初由美國KASA公司推出,它的生產(chǎn)工藝是通過2,6-萘二甲酸二甲酯(NDC)與乙二醇(EG)進行酯交換,然后再進行縮聚制得;另一種方法是將2,6-萘二甲酸(NDCA)與乙二醇(EG)直接酯化,然后再經(jīng)縮聚制得。若加入少量含有機胺、有機磷類的化合物則可提高PEN的熱穩(wěn)定性。
導濕干爽型聚酯長絲
通過改變纖維截面形狀使單纖維之間的空隙增大,比表面積的增大及毛細管效應(yīng)使其導濕性能大大提高而制成導濕干爽型聚酯長絲。該纖維織物的導濕性能、水分擴散性能極佳,與棉纖維等吸濕性好的纖維搭配,采用合理的組織結(jié)構(gòu),效果更好,制成的服裝穿著干爽、清涼、舒適,適用于針織運動服裝、機織襯衫、夏季服裝面料、滌綸絲襪等。
高去濕四通道聚酯纖維
杜邦(Du Pont)公司開發(fā)了一種四通道(Tefra-Channel)聚酯纖維,具有優(yōu)良的芯吸能力,是采用疏水性合成纖維制成的高導濕纖維,可將高度出汗皮膚上的汗液用芯吸導到織物表面蒸發(fā)冷卻。研究表明,30min后濕度去除百分率棉纖維為52%,而四通道聚酯纖維為95%。這種纖維應(yīng)用于運動服裝、軍用輕薄保暖內(nèi)衣特別有效,可保持皮膚干爽和舒適,且具有優(yōu)良的保暖防寒功能。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