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30日-6月03日紐約期貨交易所棉花期貨周末收市價均低于上周。2005年7月合約周五(6月03日)收于48.34美分,較上周五(5月27日)的50.43美分深跌209點;10月合約收于51.15美分,較上周末的51.98美分跌83點;12月合約收于52.47美分,較上周末的53.05美分跌58點。北歐Cotlook A指數(shù)(04-05)報53.95美分,較上周末的54.80美分跌85點,北歐Cotlook B 指數(shù)報50.40美分,較上周末的51.90美分跌150點,遠東Cotlook A指數(shù)52.80美分,較上周末的53.70美分跌90點。
7月合約一周最高點在周二(5月31日)的49.95 美分,最低點在周三(6月1日)的47.65美分,波動幅度230點。周一假期,因此當周只有四個交易日。第一天開市收盤暴跌170多點,主要原因是技術面疲軟和基本面利空,此外還有人說是美-中紡織品摩擦加劇是導致期棉市場步步下沉的部分原因。周三,德州西部棉花種植區(qū)出現(xiàn)巨型冰雹,期棉先抑后揚,終于擺脫新低。周三,市場被視為超賣,收市拉出小陽線。此外,研究機構稱,印度6月份的雨季可能較正常降水量減少34%。周末,基金移倉7月頭寸拖累市場再拾頹勢?傊,這一周導致期棉疲軟的因素包括歐元暴跌,美元飆升,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關系極度緊張,CRB指數(shù)極差,投機商平倉等。
ICAC 6月報告稱中國(大陸)需求將主導棉花價格。2004/05年度世界棉花產量猛增至2610萬噸(+26%),預期較世界消耗量大290萬噸(+9%),創(chuàng)20年最大差距。2004/05年度Cotlook A 指數(shù)預期平均53美分/磅,較2003/04年度的6年最高價跌15美分。
當前國際市場價格水平預示,2005/06年度產量減少。2005/06年度世界產量預期降至2340萬噸,較今年記錄減少270萬噸(10%),但仍是歷史上第二個最高產量。2005/06年度世界耗棉量預期攀至2370萬噸記錄,增加50萬噸(2%)。
中國(大陸)仍是世界棉紡織廠用量的主力。2005/06年度中國(大陸)棉花消耗量預期達到860萬噸,較當前年度提高5%,較預期產量大280萬噸。其余國家紡織廠用量預期為1510萬噸,增長的國家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其他國家則減少,大多是發(fā)達國家。
中國(大陸)是廢除紡織品和服裝配額的主要受益者。根據(jù)WTO規(guī)則,直到2008年,發(fā)達國家都可以對多種中國紡織品實施特保措施,限制來自中國的進口增幅。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的競爭者將從中受益,無需限制進口數(shù)量。
中國(大陸)進口創(chuàng)記錄,加上產量減少,其他國家耗棉量擴大等因素將導致2005/06世界出口增至約810萬噸,較今年提高90萬噸。
2005/06年度 Cotlook A 指數(shù)預期平均68美分/磅。較當前年度的平均價提高15美分,主要原因是預期中國(大陸)進口大增。中國(大陸)國內產量與耗棉量之間的結構不平衡預期繼續(xù)對明年的棉花價格構成支持。
根據(jù)美國農業(yè)部經濟署近期的研究,印度對棉花和人造纖維的需求可能很強大,主要原因是印度消費者需求不斷增長,以及多種纖維協(xié)議配額取消之后紡織品出口擴大。棉花需求的增長將導致印度政治的改革,包括歧視人造纖維的稅務制度、影響計量尺度和技術應用的管理規(guī)章以及紡織品和服裝工業(yè)的出口競爭力。近年來印度原棉進口一直隨著需求的增長而增長,但印度是否能提振長期在低水平徘徊的單產以及提高棉花品質將決定下一步的進口規(guī)模。
兩周收市價對比單位: 美分 / 磅
|
6月3日 |
5月27日 |
漲跌 |
07月 |
48.34 |
50.43 |
-2.09 |
10月 |
51.15 |
51.98 |
-0.83 |
12月 |
52.47 |
53.05 |
-0.58 |
北歐Cotlook A(04-05) |
53.95 |
54.80 |
-0.85 |
北歐Cotlook B(04-05) |
50.40 |
51.90 |
-1.50 |
遠東Cotlook A(04-05) |
52.80 |
53.70 |
-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