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原料的再度抬頭,并沒有給滌綸短纖市場帶來支撐,上周,國內(nèi)市場滌綸短纖價格再度下跌,平均幅度大約在200元/噸左右,如華東市場滌綸短纖3-6個月買斷承兌價格下跌到了10200-10500元/噸,山東市場買斷承兌價格下跌到了10300-10500元/噸左右,福建省場價格下跌到了10000-10200元/噸左右。隨著流通市場價格的下跌,一些原來報價還堅持在11000元/噸的廠家也不得不對松動報價,如龍滌、遼化、天化的報價都調整為10800元/噸。同時,國內(nèi)主要滌綸短纖生產(chǎn)廠家在上周也紛紛出臺了其5月合同結算價格,儀征化纖化纖5月帶款自提價格定在11300元/噸,天津石化送到5月合同結算價格為11350元/噸,但市場普遍認為上述結算價格明顯偏高,沒有尊重市場一個月以來的價格劇烈波動這一事實,與原來大家預期的11000元/噸的結算價格相差比較大。
滌綸短纖價格在上周聚酯原料價格堅挺的情況下,尚且出現(xiàn)下跌,這對市場人士的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也讓人們對新一周滌綸短纖的走勢更加關注起來。那么,在新的一周,滌綸短纖將以何種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市場上呢?筆者認為,滌綸短纖將繼續(xù)下跌尋找底部,支撐筆者作出如此判斷的觀點如下:
滌綸短纖高低點價格差距依然比較大,高端價格將逐步向低端價格靠攏。以上周流通市場價格為例,其高端價格還高居在10800元/噸,但低端價格卻只有10000元/噸,高低之間的價格差距達到800元/噸,反映出市場價格依舊處在一種混亂狀態(tài)之中。同類產(chǎn)品,市場卻出現(xiàn)如此之大的價格差距,顯然很不正常,縮小價格差距將是市場運行的必然方向。而要縮小這種差距,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低端價格上漲,但在目前市場狀態(tài)下,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概率比較;那么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高端價格下跌,從目前滌綸短纖面臨的市場環(huán)境看,后者出現(xiàn)的可能性很大。
滌綸短纖目前具備不錯的利潤,價格有一定的下跌空間。前期聚酯系列產(chǎn)品大跌期間,滌綸短纖的下跌幅度與聚酯原料相比,要小許多,所以,聚酯原料的持續(xù)下跌,讓滌綸短纖和滌綸長絲都有利可圖。如我們按照近期聚酯原料PTA/MEG的市場平均價格7000元/噸計算,直接紡滌綸短纖的原料成本價格僅僅在9500-9700元/噸左右,即便計算進其他代理費用、運輸費用等,滌綸短纖的成本價格也還在10000元/噸以下,直接紡滌綸短纖的利潤空間可見一斑。以上是直接紡紡短纖的生產(chǎn)情況,我們再來看切片紡短纖的生產(chǎn)情況,取近期聚酯切片9000元/噸的市場價格進行計算,切片紡短纖的成本價格大約在10000-10200元/噸左右,切片紡滌綸短纖目前同樣有不錯的空間,況且,前期不少切片紡短纖企業(yè)采購的聚酯切片成本還在9000元/噸以下。利潤空間的存在,在弱市情況下,往往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它將逼迫產(chǎn)品價格下跌,而目前的滌綸短纖,正處在這種無奈的局面之中。
滌綸短纖對棉花的替代作用得不到體現(xiàn),對短纖價格具有一定的壓力。隨著美國對棉類紡織品的設限和我國提高紡織品出口稅,前期炙手可熱的棉花行情也應聲而落,個別地區(qū)329級棉花的價格甚至跌破了13000元/噸,上周國內(nèi)329級棉花的市場中心價格下跌了200元/噸至13200元/噸,與目前滌綸短纖市場10500元/噸的中心價格差距在2700元/噸。按照以往的規(guī)律,棉花與滌綸短纖的價格在3000元/噸左右的時候,下游廠家會選擇滌綸短纖作為棉花的替代品,可目前的市場,卻因為上面提到的原因,讓棉紡廠家的生產(chǎn)難以為繼,沒有定單業(yè)務,產(chǎn)品銷售不出去,棉紡廠家即便想用滌綸短纖替代棉花,也不可能實現(xiàn)。原本人們期望棉花價格的上漲能夠給滌綸短纖創(chuàng)造出一定市場機會,但目前看來,這種機會已經(jīng)很難出現(xiàn),滌綸短纖價格承受的壓力也將因此預期的落空而進一步加大。
下游半死不活,滌綸短纖價格難獲支撐。下游情況在目前表現(xiàn)的也很為糟糕,純滌和滌棉等紗線行情不斷下跌,下游需求也是日漸萎縮,出口設限、征稅等問題對織造業(yè)的打擊正在逐步升級,棉紗廠家的銷售狀況也一般,僅部分高檔面料用滌棉紗的銷路不錯,但棉紡企業(yè)目前的庫存普遍較高,受此影響,棉紡企業(yè)多表示在近期不會過多地采購原料,需求對滌綸短纖的支撐將因此而渺茫。
綜合以上因素,筆者認為,滌綸短纖價格后市還將繼續(xù)下跌。但聚酯原料如果在后期能夠破冰而上的話,滌綸短纖行情則將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