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江浙等地輕紡市場的廠家辦事處人員紛紛打電話要求廠里調(diào)低棉紗的定價,以便降低辦事處和廠里日漸上升的庫存,要求降價的幅度普遍在200--500元/噸,但由于棉花高價成本的支撐以及期貨、撮合的引誘,棉紡廠普遍表示“等等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自降“身價”。大部分廠家表示,由于事個三月份紡紗用棉的成本控制在11500元/噸以內(nèi),因此紡紗利潤相對春節(jié)前后要好一些;而四月份前產(chǎn)銷率基本能達到95%以上,近期紗布庫存壓力雖有所上升,但普遍低于25天,仍在企業(yè)的可承受范圍內(nèi),棉紡廠同涉棉企業(yè)、織布廠、服裝廠間的多角債越欠越深,突破口主要在最底端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上。
據(jù)某機構報道,國家有關部門可能于近兩日下發(fā)追加進口棉配額,不是50萬、70萬,也不是浮起來的140萬,而是100萬噸,部分先期聽到風聲的棉紡織廠對原料的采購更加小心、謹慎,不可能大把的撒錢給內(nèi)地棉花企業(yè)和新疆棉,由于方向在近幾日就可能出,所以棉紡企業(yè)心里也一直打鼓。近日,一些棉紡織企業(yè)乃到下游針織服裝廠家醞釀漲價,主要動力是高開高走的棉價和“特!蓖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