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各個市場上的滌綸短纖產品價格都出現了小反彈現象,一般企業(yè)報價都在9900-10200元/噸之間,市場人氣也恢復了一點點,部分地區(qū)經銷商目睹了當前的市場形勢后對后市的信有些不足,感覺能掙一分是一分,因此趕緊將手中的貨趁價格反彈的時候走掉。與此同時,也有個別中間商認為反彈力度不大,根本沒有能夠誘惑他們出貨的理由。現簡述一下最近滌綸短纖市場動態(tài)分析與后市預測。
一、生產與投資方面
目前,國內滌綸短纖生產廠家的生產情況沒有顯現大的改觀,因為部分生產企業(yè)依然維持著高庫存,雖然這幾天滌綸短纖生產企業(yè)竭盡全力地將出廠價報的高點,一般上漲幅度在150-250元/噸之間,但是成交量沒有隨價格的上漲而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由于國內滌綸短纖投資明顯升溫,可以看出回料紡短纖的產能增長很快,特別是2003年中國滌綸短纖投資又出現了明顯升溫現象,投資明顯升溫的不僅僅是非回料紡短纖,投資小見效快的小化纖短纖(一條萬噸的生產線投資在400-700萬元,5個月可建成投產,2003年三季度噸產品凈現金流高達800-1000元)投資也明顯升溫,2003年底小化纖短纖產能超過150萬噸,而且在擬建項目不少,一度造成回收聚酯供應緊張,好的進口料價格一度高達8000元/噸。下表1為中國大陸非回料紡滌綸短纖生產能力,另見圖1。
表1 中國大陸非回料紡滌綸短纖生產能力
年份 |
2001年底 |
2002年底 |
2003年底 |
2004年底 |
2005年底 |
中國大陸合計 |
225.54 |
258.59 |
329.84 |
506.84 |
743.84 |
其中:直紡短纖 |
139.8 |
160.3 |
223.4 |
372.4 |
606.4 |
(圖一)
通過以上數字以及圖表可以看出,最近幾年中國大陸滌綸短纖投資上升幅度確實很大,造成滌綸短纖投資升溫主要原因如下:
、 由于壓錠完成后,致使紗錠報復性的反彈,棉紡業(yè)對棉花和化纖短纖需求高速增長(見圖2)。但因棉花資源供應有限,主要靠土地種植面積增大和單產提高,因此快速增長的需求主要要依靠化纖短纖來補足,尤其需要依靠滌綸短纖來補給,因此今后幾年紗中含滌比例將明顯提高。
、 2003年第四季度滌綸短纖暴利的顯現將使國內眾多在、擬建聚酯項目增加了下游短纖的配套,使溶體直紡短纖投資更趨熾熱化。
(圖2)
二、市場交易情況
由于國內滌綸短纖上游原料PTA、MEG價格的上漲,帶動了滌綸短纖報價的上升,PTA的交易價格已經上漲到了7300-7350元/噸上,MEG市場價格在8250-8300元/噸上,這兩大原料一周內的上漲幅度在150-200元/噸左右。與此同時,外盤PTA、MEG價格也出現上漲跡象,PTA外盤價格上漲到了720-725美元/噸,MEG的價格上漲到了830-835美元/噸上。
雖然如此,國內市場上滌綸短纖的交易價格并不使生產企業(yè)感到欣慰,因為報價出現了反彈行情,而實際成交價格卻依然平均在9950元/噸的價位上徘徊。也就是說,市場上的報價都相對反彈了,而實際成交價格沒有跟著報價而成正比反彈。因為滌綸短纖下游企業(yè)沒有大的起色,無法使滌綸短纖生產企業(yè)東山再起。例如,現在的純滌紗產品市場價格并沒有上升,一些產品的價格都在12900-13300元/噸之間,還有最不樂觀的現象就是滌粘紗、滌棉紗的市場價格還在走下行通道,如此行情怎么能讓下游棉紡生產企業(yè)有更加高漲的積極性去生產產品呢?之所有使現在的滌綸短纖處在一個尷尬的"有價無市"境地。
三、后市預測
由于下游終端面料市場銷售狀況不好,導致了下游企業(yè)對滌綸短纖原料需求量的降低。再者,由于氣候問題也是關鍵,2004年正趕上閏二月,廣大的消費群體到現在了肯定不會再去采購冬天的服飾了,而如今的天氣還沒有到了真正溫暖似春的時候,大家衣服穿的還大都是冬季的服飾,這也是造成購買春夏季服裝積極性不高的其中一個因素所在。一旦天氣轉暖,筆者認為那些滌棉紡織品以及服飾銷量一定不小,等到那個時候滌綸短纖的行情還會隨著消費群體的熱情而回暖。
另外,從宏觀角度來分析當今的化纖系列產品產銷情況,可以借助于國內外權威專家及組織預測的話去總結, 那就是:"2004年中國經濟仍然將得到穩(wěn)步增長。經濟的穩(wěn)步增長將為化纖行業(yè)運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中國出口增長已經出現連續(xù)三年保持在20%,盡管增長速度可能放緩,但由于貫性作用,增長速度仍有希望保持在10%以上,作為中國出口的大宗貨物化纖紡織品保持增長速度將有助于部分消化吸收2003年聚合新增的產能。因此,放眼國際市場,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去應對目前的狀況。 (顧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