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愿意以原標價購買牛仔褲的購物者大部分屬于年收入在3萬美元以下或9萬美元以上的消費群體。年收入不足3萬美元的群體大多數(shù)在大型超市購買牛仔褲,而年收入超過9萬美元的群體則主要在專賣店購買牛仔褲。這兩種零售渠道按原標價出售服裝的比例要高出其他主要渠道。如今服裝市場的平均價格趨勢在走低。雖然牛仔褲也無法逃脫這個厄運,不過與其他服裝產品相比,遭遇要好一些。與一年前相比,牛仔褲的平均售價下跌2.2%,降至23.34美元,而勞動布便裝的平均售價下跌至22.14美元,跌幅為4.8%。在2003年上半年,按照原標價售出的牛仔褲占售出總量的40%(占售出總金額的45.6%),這個比例遠高出所有其他服裝品種,后者只占售出總量的34.3%,售出總金額的40.5%。青少年按原標價購買牛仔褲的比例超過其他年齡段的人(占總量的43.8%,總金額的50.1%)。消費者比較鐘情于capri風格或carpenter風格的牛仔褲,因而更愿意按原標價購買(前者占總銷售量的45.6%,總金額的51.9%;后者占總銷售量的43.0%,總金額的48.6%)。
在連鎖店按原標價出售的牛仔褲僅占四分之一(占總銷售量的24.7%,總銷售金額的29.7%)。相反,在大型超市,這個比例幾乎接近一半(占總銷售量的48%,總金額的51.7%),這是因為大型超市的原定標價就已經相當?shù)。在專賣店,這個比例超過40% (占總銷售量的42.6%,總金額的50.9%),這并不奇怪,因為專賣店的顧客往往比較年輕,喜歡追求時尚。根據(jù)“生活時尚跟蹤”部的調查,主要在專賣店購物的消費群體中有38%的人總是在季節(jié)之初去購買應季服裝,他們不會等到季節(jié)結束降價處理才去購買。調查人員曾經對消費者提出過這樣的問題:“你們購買牛仔褲時曾經支付過的最高價格是多少?”按照他們的回答而得到的平均最高價為 47.91美元,這要比當前的平均售價(23.50美元)高出24美元。其中有3%的消費者回答說他們曾經買過單價100美元以上的牛仔褲。毫不奇怪的是,正是年齡在16歲至24歲的消費群體曾經所付了最高平均價 (54.56美元),他們中有5%以上的人曾經花費100多美元去買一條牛仔褲。高檔專賣店出售的限量牛仔褲往往標價高,利潤豐厚。
勞動布牛仔褲的銷售季節(jié)對牛仔褲的需求歷來在1月份至6月份期間逐步遞減;然后隨著暑假結束,學生返校和季節(jié)轉涼,需求再度轉旺。在一年中,牛仔褲銷售量以12月份為最高(2001和2002年期間該月份的平均銷量占全年總量的14.7%)。其次是8月份,平均占全年總量的10.5%。這種情況在男裝和女裝中同樣存在。(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