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西南紡織市場總體銷勢表現(xiàn)為:滌綸短纖價格呈震蕩上揚之勢,全年有較大幅度的上漲,貨源偏緊。棉花資源短缺,價格大幅飆升。紗布銷售受到國際國內多起突發(fā)事件的影響,總體走勢表現(xiàn)為平緩,紗布價格雖然在原料價格的拉動下也全面上漲,但與原料價格,特別是棉花價格的上漲不成比例,尤其是坯布價格更加滯后。在原料價格震蕩攀升,紗、布銷售平緩,價格競爭激烈的市場形勢下,棉紡織企業(yè)走過了艱難的2003年。
一、滌綸短纖價格震蕩上揚,全年有較大幅度的上漲。2003年年初滌短價格為8200元/噸,由于中東局勢緊張,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上游石化產品價格也不斷攀升,導致滌短價格也不斷上漲,且呈供不應求之勢,至2月底,滌短價格漲至10800元/噸,但下游紡織品市場行情無力支撐滌短價格的快速上揚,滌短價格隨即震蕩回調,加之受伊拉克戰(zhàn)爭及“非典”的影響,滌短價格密集震蕩,一度出現(xiàn)恐慌性拋盤,在5月中旬滌短價格跌至全年最低價,僅為7600元/噸。“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后,滌短價格在上游原料價格上漲的推動下又迅即上揚, 7月底至8月中旬,滌短價格又漲至10000元/噸,而在8月底至9月底回調到9600元/噸,進入10月,在棉花價格大幅飆升的拉動作用下,滌短價格又迅速上漲,10月份一度上漲至12500元/噸的全年最高價,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滌短價格每噸上漲了3000元,漲幅之大,出人意料。但由于支撐乏力,滌短價格再次震蕩回調,至年底,滌短價格維持在10200元/噸左右,與年初相比,滌短價格上漲了2000元/噸,漲幅為24.39%。2003年滌短價格震蕩過于頻繁,且震蕩幅度較大,給企業(yè)的原料采購和產品定價以及市場營銷都增大了難度,極不利于企業(yè)的正常生產經營。
二、棉花資源短缺,價格大幅飆升。2003年年初新疆229級棉花在川渝市場銷售價為11300元/噸左右,由于一季度市場行情較好,棉花價格一直保持上漲勢頭,單月漲幅維持在600--1100元/噸左右,至3月底,新疆229級棉花在川渝市場的銷售價上漲至13800元/噸,進入4月份,受“非典”的影響,棉價有小幅回調,但仍維持在13300元/噸的較高價位。當“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后,棉價迅即反彈,6--8月份的棉價保持在13800--14100元/噸左右,9月份又爬高至14800元/噸左右。進入10月份后,棉花市場行情風云突變,棉花價格大幅飆升,229級新疆棉花價格在川渝市場的銷售價暴漲至18800元/噸,大大出乎管理機構和絕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意料,但由于新棉減產,國內棉花資源短缺已成定局,且棉花進口仍受配額限制,國內棉花市場仍未完全和國際市場接軌,盡管用棉企業(yè)難以接受如此高的棉價,一些企業(yè)被迫限產或者停產,但棉花價格仍然居高不下,10月底至11月初229級新疆棉花在川渝市場報價一度摸高至19200元/噸左右,但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下,特別是緊急發(fā)放進口50萬噸棉花的配額后,有效遏制了棉花價格的瘋狂上漲,隨著新棉收購量的加大使棉花價格呈現(xiàn)小幅回落,至年底,229級新疆棉花在川渝市場的銷售價維持在18400元/噸左右,與年初相比,每噸棉花大幅上漲了7100元,漲幅高達62.83%。
三、坯布類8個代表品種的報價7升1降。年末與年初相比:
1、 30×36 72×69 38"純棉細布的報價上漲了46.67%;
30×30 68×68 50"純棉細布的報價上漲了23.17%;
40×40 133×72 47"純棉府綢的報價上漲了29.27%;
40×40 133×72 67"純棉紗斜的報價上漲了18.64%;
45×45 96×72 47"滌棉細布的報價上漲了4.35%;
16×12 108×56 47"純棉紗卡的報價上漲了40.16%;
21×21 108×58 63"滌棉紗卡的報價上漲了11.61%;
2、 45×45 110×76 63"滌棉府綢的報價下跌了2.50%。
四、棉紗類8個代表品種的報價7升1降。年末與年初相比,
1、 21支純棉筒紗的報價上漲了38.71%;
32支純棉筒紗的報價上漲了30.81%;
32支純棉精梳筒紗的報價上漲了33.02%;
40支純棉筒紗的報價上漲了33.69%;
60支純棉精梳股線的報價上漲了12.35%;
100支純棉精梳股線的報價上漲了3.97%;
40支雙股純滌筒紗的報價上漲了11.32%;
2、 45支滌棉筒紗的報價下跌了5.44%。
五、2003年西南紡織市場紗、布交易中呈現(xiàn)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從2003年1季度末伊拉克戰(zhàn)爭開始,四五月的“非典”,10月棉花減產引發(fā)的棉價大幅上升,美國對我國紡織品進口設限以及國家宣布下調紡織品出口退稅等重大事件的接連出現(xiàn),使原本看好的2003年紡織品市場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出現(xiàn)紗、布銷勢受阻和原料大幅漲價,使棉紡企業(yè)受到兩面夾擊,企業(yè)通過品種結構調整,拓展銷售渠道,限產保價,限產減虧等措施大大減輕了外部不利條件帶來的困難,大多數(shù)企業(yè)仍能維持正常產銷活動,并為今后參與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積累了經驗。
2、由于2003年棉價一直攀升,滌短價格升降頻繁,紗、布價格一直處于跟隨原料上漲的態(tài)勢,其中紗價一般能隨原料而上調,但原料稍有下跌,紗價跌幅更大,說明后工序無力支撐,而布價則始終滯后于原料漲幅,坯布交易價格混亂,說明市場不能接受高價原料。因棉花價格和滌短價格差距較大,市場純棉產品特別是厚型純棉織物生產萎縮,而高比例滌棉產品如T90/C10、T80/C20產品大量充斥市場,且使用小化纖、中化纖的比例增加,產品兩極分化現(xiàn)象日益明顯。
3、由于民營資本大舉進入紡織行業(yè),使川渝地區(qū)棉紡織行業(yè)產能快速擴大,但受資金制約,這種擴張多數(shù)仍屬低層次、低水平擴張,因而使中低檔次的產品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產品價格滯后于原料漲幅的現(xiàn)象更加突出,產品利潤空間很小。價格的過度競爭使企業(yè)出現(xiàn)嚴重虧損,說明企業(yè)僅靠價格競爭已難以立足市場。民營資本的進入一方面增加了市場的供給,但也加劇了市場的競爭,面對這一不可阻擋的潮流,無論是國有企業(yè)還是民營企業(yè)都將接受市場的考驗,適者生存、發(fā)展,否則將被市場淘汰出局。
4、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抗風險能力明顯好于一般產品,一部分產品質量穩(wěn)定,品種檔次高,適應市場能力強的企業(yè)仍然出現(xiàn)價格較高和供不應求的局面。
5、由于紡織品對外貿易的依存度不斷提高,國際棉花和紡織品市場變化對國內市場影響更加直接,促使企業(yè)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的變化,以便即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
雖然2003年動蕩不定的外部環(huán)境給紡織行業(yè)帶來了一系列困難,但經過全行業(yè)的共同努力,困難正在一步步的克服,從全省紡織行業(yè)總體觀察,2003年生產和銷售實現(xiàn)了同步增長,效益也較2002年有所提高,其中化纖行業(yè)特別是人造纖維業(yè)的生產、出口和效益都大幅度增長,而受影響最大的棉紡織行業(yè)則取得了較2002年減虧增利的較好成績。預祝各企業(yè)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