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特保”、不是“設限”,而是中美紡織品貿易最高級別戰(zhàn)爭——反傾銷。
“雖然敗訴可能性很大,但是我們一定會堅持打這個官司。”接受記者采訪時,廈門翔鷺化纖公司黎經理正在和律師緊急磋商。
6月23日,3家美國聚酯短纖制造商同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商務部遞交立案起訴書,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聚酯短纖進行反傾銷調查,并征收101.52%的平均反傾銷稅。
由于中國全年出口美國聚酯短纖產品近3億美元,該案將成為中美紡織品貿易歷史上最大的反傾銷案件。
預期敗多勝少
6月24日,有關美國此次反傾銷的消息傳回國內。還在休息日的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馬上通知涉案企業(yè),6月29日在寧波召開應對大會。按照美國的有關規(guī)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商務部在接受立案起訴書后,20個工作日內便會立案,因此國內方面必須反應迅速。
聚酯短纖并非真正的服裝面料,主要用作睡袋、床墊、滑雪服等產品的填充物。廈門翔鷺化纖有限公司每年靠生產這些產品可接到美國上千萬美元的訂單。在美方起訴書中直接列名的中國企業(yè)超過100家,廈門翔鷺化纖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據權威人士分析,由于美國已對韓國和中國臺灣的聚酯短纖進行了反傾銷,所以中方對該案勝訴把握極小。但翔鷺化纖公司黎經理仍然決定積極應訴,“即便是美國真正實施了反傾銷,我們也不希望看到101.52%的平均反傾銷稅。如果通過應訴把稅率降低,還可以維持出口。”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翔鷺化纖公司便開始為這個跨國官司做準備。當時,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獲得“情報”稱,美國有可能對中國該類產品實施反傾銷,于是迅速召集國內出口量最大的30家企業(yè)在寧波召開“預警會”。會上的共識是:在官司“敗多勝少”的預期下,國內企業(yè)要力爭更低稅率,以保證持續(xù)出口。
臺資企業(yè)上海遠紡公司楊經理說:“希望能夠爭取到5%以下的稅率。對于我們而言,10%的稅率等同于100%,稅率上漲過高一定會影響出口。”
評判細節(jié)爭議
以往美國和歐盟一樣,對中國紡織品的貿易壁壘主要是“特保”和“配額”限制,如此大規(guī)模的反傾銷還是第一次。
“與特保和配額相比,反傾銷對中國企業(yè)出口傷害最大。前兩者只是定量出口,而反傾銷稅直接造成企業(yè)無法出口。”小耘律師事務所張毅律師正在和駐美國律師緊急溝通此事,“對于國內企業(yè)來講,目前的境況很麻煩,因為美國很有可能選擇印度作為替代國。”
根據美國反傾銷法規(guī)定,行政當局認定一類或一種外國產品正在或將在美國市場上以低于公平價值的價格銷售,即視為傾銷。
為確定該商品是否低于公平價值出售,美國商務部將選擇一個第三國作為替代國,用替代國該類產品價格來考核被調查產品的價格是否“正常”。
“但是,在聚酯短纖領域,印度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一位企業(yè)人士對此表示不滿,“印度為保護本國市場,把進口關稅提得很高,聚酯短纖的國內價格也很高。在反傾銷案中與印度作比較,對中國企業(yè)很不利。”
不足30家企業(yè)應訴
“此后,美國將發(fā)動更多反傾銷起訴。”接手這項國際起訴案件的張毅律師認為,“中國企業(yè)還處于反傾銷案件中的劣勢,只有從政府層面對該類事件進行施壓,或許還有轉折的機會。”
“從2002年起,各國針對中國紡織品的貿易壁壘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特別是2005年后,各種針對中國紡織品的限制措施接踵而來,”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內部人士透露,“反傾銷也將成為各國貿易保護主義者最后的,也是最有殺傷力的武器。”
被起訴的企業(yè)之間,彼此也存在著諸多不滿。“低價競爭正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元兇。”一位企業(yè)人士透露,“按照正規(guī)的生產渠道,聚酯短纖的原料——石油價格正在上漲,企業(yè)成本壓力也在不斷加大。但是,一些企業(yè)在使用廢舊塑料垃圾作為原料生產,利潤可達30%,他們根本不理會這樣的反傾銷官司。”
據悉,在被美國直接列名的超過100家中國聚酯短纖生產企業(yè)中,決定應訴的中國企業(yè)尚不足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