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臺里16號樓的熱心大姐高忠玉,小區(qū)里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因為高大姐有一門獨特的手藝,別人不要的舊衣服、舊絲巾甚至是巴掌大的碎布頭,在她的手里都能化做漂亮的布包、錢包、首飾包、布墊、門簾……退休十多年,高大姐比上班時還忙,雖然很辛苦,可她卻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在高大姐并不寬綽的屋子里,記者看到擠放著3臺縫紉機!拔壹以瓉碛5臺呢,后來還送人了兩臺。”高大姐說,這些老式縫紉機可都是她的好幫手。每天,通過這3臺縫紉機,環(huán)保手提袋、布藝拼花書包、別致的服裝伴隨著“嗒嗒嗒”的聲音,像變魔術(shù)般源源不斷地被制作了出來。今年67歲的高大姐雖然已退休十多年,可是她的退休生活并不寂寞,因為每天來她家串門的鄰居是絡(luò)繹不絕,有的送來閑置的舊衣服和做衣服剩下的碎布頭,有的上門討要高大姐縫制的布包、衣服以及布藝品。
高大姐說,她用碎布頭做東西,一個原因是自己喜歡手工,還有一個就是不愿意看到浪費。1990年,在社區(qū)居委會工作的高大媽發(fā)現(xiàn)社區(qū)里有不少的裁縫鋪。那時候流行買布料找裁縫做,看到裁縫鋪里堆積如山的碎布頭,高大姐動了心思:“一些大塊的布頭,裁縫會自己留做其他小一點兒的衣服,可是太碎的布料他們就扔了,有些還是真絲和毛呢料子,實在是可惜。”于是,高大姐經(jīng)常去裁縫鋪串門,一方面向裁縫們學(xué)習(xí)剪裁技巧,另一方面討要他們不要的碎布頭練手做東西。
裁縫朋友們送來的布頭有大有小,大一些的布頭高大姐就巧妙拼接,變成一件件漂亮?xí)r尚的拼色衣服,穿在身上既美觀又有個性。手掌大的布頭,高大姐也不浪費,在她的精心縫制下,拼成亮麗的被面、靠墊、窗簾以及拼花小包。巧妙的顏色搭配、細細的針腳,讓到高大姐家中串門的鄰居們連連稱贊。一來二去,高大姐的好手藝傳遍了小區(qū),不少鄰居上門討要,高大姐也愿意跟大家一同分享自己的勞動:“都是裁新衣剩下的布料,丟了多浪費!
高大姐做的布藝漂亮結(jié)實,做得多了,她又有了新想法!拔胰^(qū)里組織的市場出售自己制作的布藝品,還有了收入。”對于這些收入,高大姐在報紙上尋找需要幫助的貧困學(xué)生!爱(dāng)年我因為家里窮,放棄了升學(xué)的機會,所以我不希望看到一些貧困的學(xué)生因為經(jīng)濟條件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备叽蠼阆群筚Y助了兩名貧困的高考學(xué)生,讓高大姐感到快樂的是,她資助的這兩名貧困學(xué)生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學(xué)業(yè),研究生畢業(yè)后,他們也各自走上了工作崗位,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