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特殊波形紗的生產方法
波形紗是花式線中應用最廣而且生產最簡單的一種花式線,在空心錠下面帶環(huán)錠線機上可以一次成形。典型的四種波形紗包括:
纖維波形線--這種波形線線在一根股線的二邊凸出如耳狀的纖維茸,生成如波形狀,如利用一根高收縮腈綸條和一根普通腈綸條做成粗紗,再用該粗紗紡成細紗,然后用這種細紗在普通的捻線機上上加捻成雙股線,一般捻度比正常偏低,用這種股線經染色定型后由于高收縮纖維的熱收縮,使另半根普通纖維產生彎曲凸向紗線兩邊而形成波形線,這種紗一般紡得較粗在10Nm (100tex) 左右,手感柔軟而蓬松。
利用縮率不同的兩根紗生產波形線--用一根高收縮紗和一根普通紗,在普通并線機上合股加捻,這種紗經過染色或高溫定型,由于-根高收縮紗的收縮而使一根普通紗彎曲而產生波形.但是這種波形線一般波形較小而且容易滑移。
雙曲波形線--在環(huán)錠花式捻線機上用一根芯紗和一根飾紗,芯飾紗間有一定的超喂比,使飾紗纏繞在芯紗上形成藤捻狀,然后將兩根藤捻線反向合股加捻,使原來纏繞在二根芯紗上的飾紗由于退捻而松弛,二根芯紗由于加捻而捻合在一起使松弛的飾紗夾持在兩根芯紗上的捻度間向四周擴展,而生成雙曲波形線,這種波形線的波形密度較一般波形線高一倍左右,如用用二根不同顏色的飾線就能生產雙色波形線。
用多股紗做飾線的大超喂波形線--這是國內流行的一種新花式線。由于它用多根單紗做飾線,而且超喂比很大(超喂比1:3),所以蓬松性很好,手感特別柔軟。在上海國際紗線展覽會上國外類似的紗線也較多,但工藝比較復雜,因為生產波形線超喂比一般控制在1:1.2~1:1.5之間,過大就會出現圈圈。因此生產這類超喂比大的花式線必須采用雙根芯線和雙根包線,因為波形線形成的原理在空心錠花式捻線機上是一次成形的,先是把飾線以假捻方式纏繞在芯線上,再由包線形成真捻,但是只有一個捻向,包線是以包纏形式包繞在芯線和飾線四周,然后通過空心錠下面的環(huán)錠退捻,把包線的捻度退去1/2,這時原來成假捻狀的芯線和飾線被環(huán)錠加上1/2和包線相反的真捻,使芯線和包線組合成新的捻度,由于飾線和芯線有一定的超喂比,所以這時的飾線就被芯線和包線夾持在二個捻度中間形成波形。由于波形是夾在芯線和包線之間,所以芯線和飾線最好是相同,所以用兩根芯線就必須也用兩根包線,但是兩根包線在包線管上進入空心錠在退繞時很容易分開,所以最好在做包線管前將兩根包線事先加些捻度,四根飾線也必須事先加些捻度,用這種方法生產的波形線不但波形大,而且蓬松性好,手感非常柔軟。
19.5 tex的棉/羊絨92/8混紡針織紗工藝
色紡紗與本色紗相比,在針織工業(yè)的應用有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有色纖維,以適當的比例混紡,可以紡制出色譜齊全的色紡紗,能較好地滿足針織用紗的需要,并且色紡紗產品附加值較高,在后道工序的使用過程中,可以省去紗線染色或坯布染色工藝,同時又較好地滿足了成品色牢度的要求。
工藝流程:B262型和毛機→A002D自動抓棉機→A006B自動混棉機→A036B豪豬式開棉機→A036B豪豬式開棉機→A092A雙棉箱給棉機→A076C單打手成卷機→A186C梳棉機→FA306頭道并條機→FA306末道并條機→FA401粗紗機→FA503細紗機→1332MD絡筒機。
工藝要點與技術措施:棉纖維與低比例羊絨色紡紗的生產與普通紡紗在原料的處理及生產工藝的不同之處在于棉纖維為主要組成部分(占92%),羊絨必須進行預處理,以適應棉紡設備的生產,生產的色紡紗主要用于針織產品,故在色澤、條干及結雜方面有較高的要求。
原料的準備:棉纖維首先經染廠染成酒紅色,再進入棉紡廠,棉纖維主體長度為29.1 mm,線密度為1.58dtex。羊絨纖維較長,色澤潔白,強度3.99g,含油0.6%,經自制的纖維牽切機,將羊絨牽切成長度為35 mm左右的短纖維以適應棉紡設備的生產。
和毛機的混合工藝 :由于棉與羊絨混紡紗的混紡比為92/8,混合比例差異較大,為確保混合均勻,混比正確,和毛工藝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混合將所有的羊絨纖維經和毛機進行和毛,并加適量的和毛油水,以減小羊絨纖維的摩擦系數,減少羊絨在紡紗過程中的靜電,增加羊絨的可紡性。第二階段在第一次和毛基礎上,悶放8 h以上,按羊絨重量;棉重量為1:1的比例,將羊絨纖維與棉纖維進行第二次混合,此次稱為假和,目的是確保混合均勻。第三階段,按混紡比的要求,在和毛機上將假和后的原料與繼續(xù)投入的棉纖維再進行混合,使混合料達到混比的要求。
梳工藝:以提高分梳能力、減少棉結及短絨、去除細小雜質為原則。所以,梳棉機的錫林與蓋板隔距必須緊而準,機械設備的狀態(tài)要很好,在保持較高的錫林轉速前提下,適當降低刺輥轉速、增加蓋板的速度以減少短絨的增加量及提高短絨的排除量。
粗工藝:并粗工序主要以提高半制品質量,改善半制品條干均勻度與纖維伸直度為目的。棉與羊絨混紡時,溫濕度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濕度過低,羊絨易產生靜電,則會使條子繞羅拉、繞皮輥,且飛花現象較嚴重。
紗工藝:為了滿足針織物手感柔軟,彈性好的要求,應采用較小的細紗捻系數,一般與機織緯紗的捻系數相近。
在生產過程中,為了防止飛花,生產車間還需要塑料膜或布簾,將各個品種隔開生產,以避免成紗的色差。
采用轉杯紡加工54tex亞麻/棉混紡紗
在亞麻紡紗廠的原料中,70%-75%是短維纖維。主要有亞麻纖維初加工中產生的短纖維,櫛梳機短麻、降級處理的纖維及準備回紡紗車間的一些回麻。這些落麻和短麻的纖維長度差異大、平均長度短、短絨多、含雜多。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威泰紡織公司采用轉杯紡紗機來加工落麻和短麻獲得成功,其生產的短麻紗產量高、質量好。
亞麻落麻纖維的性能:纖維平均長度(mm)10-26;纖維細度(detex)3.33-6.67;斷裂強度(CN/dtex)5.28-6.16;斷裂伸長(%)2.5左右。
棉纖維(329棉)性狀:主體長度(mm)29.2;纖維細度(dtex)1.48;含雜(%)1.56;短絨率(%)11。
亞麻原料預處理:亞麻落麻和短麻纖維整齊度較差,纖維粗且脆硬、無彈性,抱合力差,含雜質和短絨多,可紡性差,必經進行預處理,給纖維加油給濕,給濕后一般存放24小時.使乳化液均勻浸潤到原料中,方可使用。
紡織工藝流程:亞麻落麻加油給濕(堆放24小時-人工小量混麻-AO34-AO36C-AO36C -AO92-AO76C-AL86D-A272FXC-TQF4型轉杯紡紗機)。
開清棉工序措施:應保證充分開拓、均勻混合,由于亞麻纖維含雜較高,為保證成卷質量和后道工序順利加工,在減少操作纖維數的情況下,適當增加打擊點。亞麻纖維的回繃率一般控制在12%左右,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將纖維給濕,另一方面車間保持一定的溫、濕度。
梳棉工序措施:錫林速度選擇在36 0 R/mm,有利于纖維轉移和防止燒毀錫林。適當放慢道夫速度,雖然產量降低,但有利于剝棉和改善生條條干均勻度。
并條工序措施:采用三道并條,經過前道工序加工,亞麻/棉熟條和薩氏條不勻率為26.5%,重量不勻率為1.07%。
轉杯紡工序措施:轉杯紡采用較輕定量喂入,主要減輕分梳負荷,提高梳理度,使纖維更好地分離成單纖狀態(tài),從而提高成紗條干均勻度。轉杯速度在保證生產量的情況下,紡亞麻/棉混紡紗時,仿紗杯速度應稍低些,以減少斷頭,同時也保證成紗質量。成紗捻系數,在臨界捻度范圍內,配置稍大捻系數,以利于提高成紗強力。
采用轉杯仿技術紡制54tex亞麻/棉(55/45)混紡轉杯紗;饕攸c是條干均勻、光潔、結雜少。轉杯紗質量情況如下:重量變異系數為21%;重量偏差為2.3%;單紗斷裂強度為8.7CN/tex;單紗強力變異系數為15.0%。
轉杯紡加工亞麻/棉混紡紗時,原料要混合均勻、含雜少,而且長度接近棉纖維度的亞麻纖維,以提高可紡件和條干均勻度;控制好原料回源率和各車間的溫、濕度是順利紡紗、紡好紗和減少斷頭的先決條件;根據亞麻/棉纖維混紡的特點,合理確定各道工序加工工藝技術參數,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
彩色棉及漂白棉水刺布
河南飄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開發(fā)成功的兩種新產品:天然彩色棉水刺布及漂白棉水刺布,都已形成規(guī)模化生產并投放市場。對于天然彩色棉的加工必須先經過預處理,其目的在于清除纖維中的雜質、油脂、臘質提高潔凈度以能符合衛(wèi)生指標的要求,該廠所采取的預處理方法是利用生物酶,脫去纖維油脂及天然共生物,使之凈化,提高吸液能力,使色彩更加鮮艷。用彩色棉制造醫(yī)用衛(wèi)生材料比一般用合纖為原料的產品有以下優(yōu)點:具有獨特的吸濕性及芯吸性能;天然地具有抗靜電性;在170℃下強力能保持不變;濕態(tài)下抗拉強度反而提高;適合各種消毒方法,不會造成皮膚過敏;可自然降解,不污染環(huán)境,手感柔軟,色澤豐滿自然。天然彩色棉水刺布加工過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助劑,加工出來的水刺布各項性能指標均能符合國際和國內的標準要求,是制作醫(yī)衛(wèi)材料的首選材料。
對于漂白棉水刺布的加工,首先對棉纖維進行連續(xù)煮漂加工,其工藝流程為:纖維開松除雜 → 注入堿液 → 煮煉 → 清水沖洗 → 注入漂白液 → 漂白反應 → 清水沖洗 → 后整理 → 烘干 → 開松打包
在進行水刺加工時(包括開松、梳理、鋪網、水刺各工序),對各項工藝參數都要進行合理調整,以使纖維得到充分開松、混合、減少纖維損傷,保證纖網均勻并得到有效纏結。據稱:漂白棉水刺布可用于以下領域:在醫(yī)衛(wèi)領域可用于繃帶、傷口包扎、吸收襯墊、止血塞、外科用紗布;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婦女衛(wèi)生用品、嬰兒尿布、成人失禁用品、濕面巾、揩布等;在工業(yè)領域可用于電子元器件擦拭和精密儀器擦拭布;經過印花處理,還可以做床單、餐巾和桌臺布,經過一定的后整理加工,產品可以進行反復水洗。
纖維素與彈性纖維混紡織物的預處理和染色
機織或針織時,彈性紗總是在一定的張力下織入織品中,在染色前進行預處理是彈性纖維混紡織物后整理的重要一步;乜s前熱定形可避免染色時的繩狀色條痕和皺折,確保良好的尺寸穩(wěn)定性;乜s采用汽蒸(拉幅機前面的蒸汽桌或蒸汽箱) 或在緩流機上預洗滌來實現。由溫度、超喂、幅寬控制的平幅熱定型對織物最終的克重和幅寬等所期望的拉伸水準至關重要。如染色前適當地熱定型,那么染色時圓筒形針織坯布則不易卷邊。在180-190℃下熱定形30-45秒。較高的溫度引起彈性纖維變黃和彈性下降。通常,回縮和熱定形是在濕處理洗滌和染色前的第一道工序。這是較經濟的工藝,但需要承擔如下風險::熱定形時,潤滑劑的雜質和降解物被烘焙于織物內,即使有效的洗滌也無法除去這些斑疵;熱定形時,可產生大量的、有惡臭的煙霧,引起環(huán)境污染和拉幅縮合物的染斑。若出現上述問題,則熱定形前進行洗滌(例如,緩流噴射)是一個良策。然而洗滌還會引起織物的適當回縮,這樣熱定形前無需進一步蒸汽回縮。染色后定形會引起顏色變化,包括變黃和/或由于染料熱泳移而濕牢度降低。在合適的條件下,非常嚴格的預定形條件才允許后定形。
纖維素與彈性纖維混紡織物的彈性坯布的染色瓶頸主要來自染色機運轉性能的限制。彈性高和卷邊難以使用均勻活性染料:彈性纖維含量愈高,風險也愈大。在纖維素纖維固色前仔細選擇確保易泳移的活性染料是獲得良好效果的唯一方法。如果用于再生纖維素纖維,那么易泳移就顯得尤為重要。堿性增加前,CIBACRON? LS 和CIBACRON? H染料允許泳移溫度為90℃。在此溫度,染料分子很易活動,且織物在染色機上移動很平穩(wěn)。與其它活性染料相比,使用CIBACRON LS染料大幅減少了用鹽量;因為他們對浴比變化的敏感性低,所以他們是染纖維素與彈性纖維混紡織物的理想選擇。為了最適的重現性,尤其對再生纖維素纖維,添加一種弱氧化劑Ciba? LYOPRINT? RG是可取的,防止來自纖維的還原產品在高溫下破壞染料。我們只推薦用染料染色且隨后分批添加鹽的工藝。再生纖維素纖維只需要大約平常染棉推薦鹽量的70%。
當染浴加熱到80-90℃時,染坊正常處理水的pH值易成堿性。只有高的pH值才能引入染色固色。把0.3克/升磷酸鈉加入緩沖染浴并保持染色加工泳移時pH值中性就可以了。為了平穩(wěn)固色,我們只推薦純堿而不是燒堿。冷卻到80℃因CIBACRON H染料、冷卻到70℃因CIBACRON LS染料增加了堿性。用計量設備把溶解的純堿以約70%的幅度或分批添加。
彈性混紡織物的預處理、染色和整理需要染色技師的充分關注。諸如回縮、熱定形和洗滌等干濕預處理取決于織物結構及其對機械應力的敏感性。這種敏感性也決定著染色設備的選擇,合適的機器對高彈性的保持、良好的勻染性和重現性非常關鍵。染料和助劑的選擇不僅要適合主要纖維的牢度要求,而且清除組分彈性纖維染漬的程度和方法影響最終牢度特性。了解所有的參數,正確的產品選擇和仔細的工藝調整將有助于彈性紡織品獲得最佳性能。
棉織物服裝的免燙功能整理
使用交聯(lián)劑進行整理可以使棉織物產生耐折皺的特性,這就是傳統(tǒng)的樹脂整理。這種整理不僅能使棉織物產生抗皺性,而且能夠控制織物收縮。然而,在獲得優(yōu)良的所需特性的同時,織物強力卻降低到了不能接受的水平。針對這一問題的一些工業(yè)技術嘗試中,有幾種方法已經能夠實現棉織物抗皺性和力學性能方面的良好平衡,并且獲得了商業(yè)成功。
對于棉織物服裝,有不同的整理過程賦予其免燙特性,其中棉織物的免燙功能整理中最重要的過程為預焙烘和焙烘。
預焙烘:該工序適用于不需要褶皺的織物。其優(yōu)點在于化學試劑分布均勻,具有較好的工藝可控性。工序為:軋-烘-焙,均在紡織階段完成。
焙烘:該工序中,在紡織階段進行軋-烘處理,產生敏化織物,然后將其運送到服裝加工部門。對敏化織物的貯藏必須小心。許多織造都是空運的,并且冷藏起來。服裝敏化與必須先進行焙烘的服裝加工之間的時間間隔應保持在最短(不超過3個月)。典型的工藝過程為:用樹脂液浸軋(60%-70%的軋液率);烘燥至10%-12%的含水率;無汽蒸的預縮整理;加工成衣;服裝壓燙以便在所需的部位產生褶裥;在150℃-160℃條件下焙烘服裝8min -10min。
成衣的免燙功能整理最重要的過程為浸漬和轉筒烘燥。
服裝防皺整理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可以將褶裥在服裝的所需部位永久地固定下來而并無在染色、貯藏和運輸過程中過早交聯(lián)的危險,同時服裝接縫處的起褶可以減小到最低程度。在加工中,要認真選擇縫紉線、紐扣、拉鏈等,因為在防皺整理過程中,這些都是暴露在有腐蝕性的化學試劑和熱環(huán)境中的,此外,樹脂整理是一次性的。如果在整理過程中出了問題,那就不能挽回了。這種整理適用于織物和服裝,但是,控制服裝要比控制織物困難。樹脂的剝離和再次整理會造成更大的損傷。
浸漬 :服裝里層翻向外浸入到整理劑中,浴比保持在1:5,這里可以使用適合的洗衣機。轉動服裝20min,脫水至70%-80%的軋液率,在70℃條件下轉筒烘燥至10%-12%的含水率。將服裝的外層翻出進行熨燙或蒸汽壓燙,以便在所需的部位產生褶裥,然后在150℃-160℃條件下焙烘8min -10min。脫水排出的溶劑可以重新使用。
轉筒烘燥:在本工藝中,服裝(里層翻向外)被放入一個帶有密封(非多孔的)轉筒并將樹脂液打入或直接噴射的機器中。轉筒轉動20min。服裝不能過度地浸漬在化學試劑中,而且在服裝上不應該留有烘燥斑點。這種方法被越來越多使用的原因就在于它沒有化學廢充物。服裝在浸透之后脫水,在70℃條件下轉筒烘燥至10%-12%的含水率,然后進行熨燙或蒸汽壓燙以便產生褶裥,并在150℃-160℃條件下焙烘8min -10min。
重量為600g以下的服裝,使用的浴比不應該小于1:0.85;重量大于600g的服裝,使用的浴比不應小于1:1。轉動的最短時間應為20min,轉動速度為28r/min-30r/min,轉筒烘燥溫度不應超過70℃。服裝在烘燥至10%-12%的含水率之后需要保留水分,如果含水率降至10%以下,那么就必須重復浸漬和再烘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