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酸劑在棉漂白織物處理過程中控制不合理,會導致pH值不合格、織物有酸味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生產加工中酸劑對棉漂白織物pH值的影響及pH值對織物白度的影響,推薦選用合適的酸類,來改善棉漂白織物pH值不穩(wěn)定和有酸味等不足。
關鍵詞:pH值;乙酸;檸檬酸;漂白;棉
0 引言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環(huán)保理念的加強,生態(tài)紡織品的pH值已成為安全環(huán)保指標中備受重視的考核指標之一。由于人體表皮帶有一層弱酸性物質,因此為防止疾病入侵,紡織品的pH值在弱酸性至中性之間對皮膚最有益。若皮膚表層的pH值超過人體皮膚適宜的范圍,很容易引起皮膚瘙癢﹑過敏﹑炎癥等疾病,甚至損害人體的汗腺和神經系統(tǒng),影響人體健康[1]。因此嚴格使用酸劑對控制織物pH值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按國家標準,漂白織物pH值要求范圍是4.5~7.0,歐美標準(ISO,AATCC等標準)漂白織物pH值要求在5~7.0。
1 實驗
1.1材料及設備
材料:80S精棉;30%H2O2、氫氧化鈉、硅酸鈉、冰乙酸、檸檬酸均為分析純。
設備:FA1004N型電子天平、PHS-3C精密PH計、Data color 600(D65光源、10°觀察角)色度儀。
1.2 工藝流程
高溫坯定→煮漂→增白→pH值中和→出缸→烘干→成品定型→驗布→打包→入倉[2]。
1.3 測試方法
棉織物pH值按AATCC81-2006 pH of Water-Extract from Wet Processed Textiles(濕加工織物水萃取pH值)測定[3]。具體步驟:取(10±0.1)g樣品,如果織物的克重太小,將試樣剪碎。將250 mL蒸餾水以適中的速度煮沸10 min,放入試樣,用玻璃的表面皿蓋上燒杯,再煮沸10 min,將燒杯(連蓋)冷卻到室溫。用鑷子取出試樣,使試樣上殘留的液體流回燒杯。用pH計測定萃取液的pH值。
2 結果與討論
2.1 酸劑用量對織物pH值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漂白織物pH值、平均值與標準偏差值均隨酸劑用量增大而呈現(xiàn)逐漸減小的趨勢,說明隨著酸劑用量的增加,漂白織物pH值變化增大且標準偏差升高。其中,
檸檬酸的pH值變化幅度較小,標準偏差也相對較低,故檸檬酸對pH值的穩(wěn)定性控制比乙酸好。如果酸量過大,則在漂白織物降低pH值的同時易變灰,其白度和色光難以控制,因此,綜合生產成本與表1測試數(shù)據得出,酸劑推薦用量為3%o.w.f較適宜。
表1 酸劑用量對織物的pH影響
用量 | 1%o.w.f | 3%o.w.f | 5%o.w.f | |||
酸劑 | 乙酸 | 檸檬酸 | 乙酸 | 檸檬酸 | 乙酸 | 檸檬酸 |
1#pH值 | 6.79 | 6.97 | 6.52 | 6.63 | 6.34 | 6.71 |
2#pH值 | 7.46 | 7.32 | 7.24 | 7.05 | 7.08 | 6.88 |
3#pH值 | 6.94 | 6.56 | 7.11 | 6.79 | 6.59 | 6.27 |
4#pH值 | 7.27 | 7.13 | 6.81 | 6.57 | 5.87 | 6.12 |
平均值 | 7.12 | 6.99 | 6.92 | 6.76 | 6.47 | 6.49 |
標準偏差 | 0.51 | 0.33 | 0.55 | 0.25 | 0.92 | 0.62 |
2.2 不同pH值對織物白度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pH值小于5.5時煮練增白的織物白度較低,當pH值為6.5左右時白度達到最高,之后隨著pH值的增大白度略有所降低,但仍滿足生產需要。結合漂白后織物的酸性氣味與所測試的白度可知,pH值控制在6.0~7.0時較適中而且相對穩(wěn)定,檸檬酸處理后的漂白織物白度較高,同時酸味很輕微,適合工廠大批量生產。
表2 不同pH值對織物白度的影響
編號 | pH值 | 乙酸 |
| 檸檬酸 |
白度/% |
| 白度/% | ||
1# | 5.0 | 68.3 |
| 73.2 |
2# | 5.5 | 81.8 |
| 84.7 |
3# | 6.0 | 85.1 |
| 89.6 |
4# | 6.5 | 92.9 |
| 94.1 |
5# | 7.0 | 83.5 |
| 87.3 |
6# | 7.5 | 85.2 |
| 86.6 |
平均值 | 6.3 | 82.8 |
| 86.0 |
注:3%o.w.f用量
3 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不同酸劑用量對織物pH值的影響及不同pH值對練漂織物的白度影響,得出:(1)酸劑用量越大,織物pH值越小,穩(wěn)定性越低,推薦酸劑使用量3%o.w.f適宜,其中以檸檬酸更為合適。(2)將漂白織物的pH值控制在最佳范圍6.0~7.0之間,既能降低和穩(wěn)定織物pH值又能減輕漂白織物的酸味,以利于提高棉漂白織物的舒適性和安全環(huán)保性,使其得到更廣泛的生產加工應用。
參考文獻:
[1] 蔄茂強,辛淑君.PeterM Elias.皮膚表面pH值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8):503-505.
[2] 王思捷,林泳安.棉漂白織物pH值的控制方法[J].染整技術,2011(8):36-40.
[3] AATCC 81—2006 濕處理紡織品水萃取pH值的測定[S].
(作者單位:王倩,新疆大學紡織工程學院 ;賈冬,新疆自治區(qū)纖維檢驗局 ;朱永輝,新疆圖木舒克纖維檢驗所)
(中國纖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