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資料介紹,近年來國外摩擦紡紗機又有了新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對摩擦紡紗機成紗機理、紡紗工藝零部件結構原理以及適紡原料的廣泛性和產品開發(fā)幾個方面。
以世界上最著名的摩擦紡紗機設備制造公司?奧地利費勒公司推出的最新型的DREF2/86型摩擦紡紗機為例,與DREF2型機和DREF3型機比較有了以下改進:
1)紡紗塵籠采用新設計的負壓系統(tǒng),可提高成紗的強力和紗的質量;
2)抽氣方式分散改為集中,風扇由1頭1個改為3個,可降低能源消耗20%~25%;
3)卷繞機構由原來與機臺成90 改為與機臺平行排列,便于工人看管;
4)增加了新的花式牽伸裝置并采用電腦進行控制,增加紗的花色品種;
5)使用光電裝置保證纖維條組成喂入;
6)采用平皮帶和“V”型皮帶代替圓皮帶,確保操作安全。
該機適紡纖維由原來的天然纖維、化學纖維擴展到化纖復絲、單絲、彈力絲等,以及氨綸絲長絲為芯紗生產的各種包芯紗、竹節(jié)紗、結子紗、圈圈紗等花式紗,適紡支數1~4tex,最高紡紗速度可達300m/min。纖維條喂入定量單根為25~30g/m,雙根或多根為12~15g/m。可生產床單、汽車毯、家具面布、貼墻布、窗簾布、過濾布等工業(yè)用織物,高強織物及地毯等用紗;還可以生產牛仔服、工作服和野外帳篷等用紗。
據悉該公司與另外兩家德國公司共同開發(fā)的DREF5型摩擦紡紗機適用于生產純棉、棉/化纖混紡紗以及50mm以下的純化纖短纖紗。紡紗速度可達200m/min,紡紗支數為6.6~26.5tex,其產量是氣流紡紗機的2~2.5倍,并且完全實現(xiàn)了自動化。目前他們還在繼續(xù)共同合作研究開發(fā)DREF6型、DREF7型、DREF10型更為先進的新機型。
另外,由英國洛威爾公司生產的Master Spinner摩擦紡紗機,其紡紗原理是分散的單纖維通過輸送管道凝聚到打有孔的回轉盤上,通過孔的吸氣作用被吸附到盤上,由于盤的回轉而將纖維帶向一個無孔羅拉,該羅拉和盤之間留有一狹小間隙,當纖維到達間隙處,就在羅拉和盤的表面間滾動而形成紗尾,紗就沿著間隙被引出并卷繞在筒子上。該機可生產純棉、純滌綸、純腈綸、純粘膠以及棉與各種化纖的混紡紗線。適紡纖維長度為40mm,可紡支數為6.6~26.5tex,紡紗速度可達到300m/min。
由意大利研制的摩擦紡紗新技術采用平面、圓面和旋轉的帶孔圓盤,后面裝有吸風槽,用它建立母線,纖維依靠加捻圓盤提供的沿母線方向的摩擦力被收集加捻成紗。這樣可使紡紗過程中的各項指標得以提高。
由德國巴馬格公司提出的采用圓錐形或雙曲線塵籠或兩條交叉網帶狀塵籠的設想。其中網狀帶是將纖維均勻地鋪在下層網帶上,并隨其進入加捻區(qū),然后加捻成紗后由橫向引出。
由瑞士研制的摩擦紡紗機采用了兩只反向旋轉摩擦盤紡人造纖維,每只盤的外面包覆有聚酯薄膜,以增加它與纖維間的摩擦力,纖維經過喂入裝置,由一根管子吸到旋轉紡紗區(qū)后被加捻成紗。
由捷克研制的摩擦紡紗機是利用內外塵籠的方法,其特點是一只塵籠套在另一個塵籠內,里面的塵籠有網孔并有吸風裝置,外面的塵籠包覆聚酯薄膜。纖維用一根管子輸送到兩個轉動塵籠的加捻區(qū),依靠摩擦加捻成紗。(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