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生地區(qū)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
工藝特色 余杭清水絲綿,手工技能要求高,完全依靠技藝人所掌握的技巧經(jīng)驗來完成,是余杭勞動人民長期的智慧結(jié)晶。其制綿過程是一個去除蠶絲外層絲膠的過程,絲膠除去愈凈,絲綿質(zhì)量愈好。制作清水絲綿主要有七大工序:一是選繭,二是煮繭,三是清水漂洗,四是剝繭做“小兜”,五是扯綿撐“大綿兜”,六是甩綿兜,七是曬干后成絲綿。長期以來,清水絲綿制作技藝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絲綿制作更依靠個人的悟性及長期實踐體會掌握。
同時,絲綿除獨特的制作技巧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良好的水質(zhì)。余杭清水絲綿色澤潔白,無綿塊、綿筋、雜質(zhì),手感柔滑,彈性好、拉力強,厚薄均勻,特色鮮明。
發(fā)展現(xiàn)狀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桑﹑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國家,但是,我國大量蠶桑絲織傳統(tǒng)技藝及相關(guān)風俗都處于瀕危的狀態(tài)。2009年9月,“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杭州國越紡織有限公司作為余杭“清水絲綿”的傳承和保護單位,自始至終參與了此次申報工作,并莊嚴承諾,將給予此項保護以最大支持。
圖為清水絲綿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俞彩根(左)在傳授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