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西安博物院獲悉,以一百多年來中國女性服飾變化為主題的“衣襲華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正在古城西安上演,為初冬的市民們提供了一場衣飾美學(xué)的盛宴。
旗袍源于滿族女性傳統(tǒng)服裝,20世紀上半葉經(jīng)改良之后曾被民國政府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隨后,北京(時稱北平)、上海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chǔ)上不斷改良,從而使得旗袍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服飾之一,旗袍也因此有了京派和海派之分。
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梅說,海派旗袍的變遷過程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過程,印證了都市時尚和風俗的演進,發(fā)展至今依然在世界服裝界綻放著華美風姿,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之一。希望展覽能讓觀眾在享受旗袍之美的同時,也對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有所了解。
此次展覽由西安博物院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展覽包括遺風未盡的時尚、曲線初露的變革、海派花樣旗袍和再創(chuàng)懷舊的符號四個部分,共展出各時期旗袍及配飾六十余件,系統(tǒng)介紹海派旗袍的變遷、傳承與創(chuàng)新。(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