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貌不斷出現(xiàn),舊定義被不斷刷新,在高級定制的世界里亦不例外。
幾年前,說到巴黎的高級定制秀,如果不提那些讓人倒吸一口涼氣、“掃街”級別的大裙,你都不好意思說這是高級定制作品。如今,日裝款式甚至運動風格的高定服在 T 臺上比比皆是。約翰·加里亞諾、讓-保羅·高堤耶式的戲劇感縱然定義了一個時代,但時尚界的規(guī)律就是沒有規(guī)律,新面貌不斷出現(xiàn),舊定義被不斷刷新。我也不敢懈怠,匆匆買了 iPad 下載電子版時尚刊和互動視頻。
說實話,入行之后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才對“高級定制”的概念和運作完全弄明白。其實這就是法國的一個制度,官方根據(jù)時裝屋的軟硬件來審定并授予資格,如今這份名單上的數(shù)目是 14 —但同時展出的也有 Valentino 這樣的客席或受邀品牌和設(shè)計師。就像法國香檳區(qū)以外出產(chǎn)的不叫香檳,只能叫氣泡酒。
相比成衣周,高定秀場上少了很多世界各地來趕集的“妖魔鬼怪”—無論牌子還是人。這短短四天內(nèi),除了皇冠上的鉆石—高定華服外,我們還能看到近年新加入的高級珠寶品牌展示,本季更新增了手工作坊聯(lián)展—看 Hermès 的工匠現(xiàn)場演示如何一層一層地給絲巾刷色,一度激起我內(nèi)心的工藝人情結(jié)。
2013秋冬,昔日亞歷山大·麥昆門下的荷蘭先鋒設(shè)計師艾里斯·范·荷本(Iris Van Herpen)用 3D 打印技術(shù)掌控了明天的時尚話語權(quán),而從去年秋冬開始加入高定周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展出了乳膠衣、牛仔褲以及和Swarovski 合作的“樹脂融合水晶”世界首創(chuàng)技術(shù)。當然,拉夫·西蒙斯(Raf Simons)以四大洲為主題的 Dior 秀又怎可能不提— 53 名模特清晨 5 點半集合,完成妝發(fā)后由 4 位攝影師現(xiàn)場拍照、錄像,當場合成影片投影在時裝秀背景板上,走秀現(xiàn)場配的還是粗口歌—方方面面都顯示了西蒙斯這個內(nèi)斂比利時人的顛覆野心,“腥風血雨”一詞用在這里毫無違和感。
幾個月前去看了 Htel de Ville 的高級定制展覽,在我看來,全場最 chic 的是那條里卡多·堤西(Riccardo Tisci)為 Givenchy 打造的修長垂墜禮服—無論你如何地不喜歡他設(shè)計的那些熱賣套頭衫,他始終是手握摩登話語權(quán)的設(shè)計師。只可惜,他在本季依舊缺席,而新面孔是三位“舊人”:時隔 13 年后重返高定秀場的 Viktor & Rolf 雙子,和為復活的 Shiaparelli 創(chuàng)作一季系列的克里斯蒂安·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他們在展示上都花了大心思,前者用時裝拼出日式禪意庭院,后者則復刻了 Shiaparelli 的竹籠裝置和一樹浪漫櫻花。不過,可能是我“想多了”,說實話,單從時裝方面看,結(jié)果和我所期待的不太一樣:一個只有概念,一個只剩致敬。
作為一輩子也穿不來定制服的窮苦絲,我對高定周的關(guān)注點始終在于設(shè)計師如何運用頂尖工藝來結(jié)合意想不到的新鮮意念—像本季Elie Saab 的秀,美則美矣,攤開的筆記本上卻始終記不下一個字。而與 Style.com 評論家蒂姆·布蘭克斯(Tim Blanks)在網(wǎng)上稍有口角的讓-保羅·高堤耶,他的系列在我眼里其實不錯—至少,我感受到了他求新求變的欲望,如果他被邀請為 Shiaparelli 下個系列的合作設(shè)計師,我一點都不會驚訝。
高定的時代在變,消費它們的“老錢”和“新富”們跟得上這節(jié)奏嗎?說到消費,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女人眼中的神品牌 Chanel,他們的公關(guān)也一如既往地快速回復了我索要資料的電郵,只是當我問及“高定客戶”時,對方俏皮地回了句“無可奉告”。這并不奇怪。模特兒在T臺展示、明星在紅毯演繹,但她們都不是真正消費高級定制服的人,在一切都處于過度曝光的時尚界,高定客戶卻始終神秘。Dolce & Gabbana 的兩位設(shè)計師說過,如果客人發(fā)現(xiàn)她們定制的款式被明星穿過或曝光在雜志上,便會馬上撤單。所以,當年他們舉辦第一個定制發(fā)布會時只邀請了《Vogue》和幾家報紙,剩下的座位都給了名媛貴婦。貴客們在乎的是獨一無二、唯我獨有—“本季不擁有一件就 out 的虎頭T、狗頭T”之類的,在她們眼中從來都只是“窮人”的時尚項目。
時裝秀的布置、音樂能幫設(shè)計師講故事,但真正無法復制的,是現(xiàn)場看到面料伴隨模特走貓步的動態(tài)、精美手工隨著角度變化的光影流轉(zhuǎn)—它們沒法在照片甚至視頻里重現(xiàn)。本季整體制作最出色的高定秀里面,Chanel 算是一個,我至今仍能想起坐在大皇宮中的廢墟劇場,看那幾件閃著未來之光的禮服時激起的雞皮疙瘩。
無論T臺照片如今在網(wǎng)絡(luò)傳播得多快,現(xiàn)場時裝秀直播有多高清,我們不得不承認,時尚始終是個小圈子游戲。
事后當看到微博上的時尚達人輕巧地評說“某某系列真丑”時,我心底只有真誠的“呵呵”二字作為回應。
真正的觸動發(fā)生在位于旺多姆廣場的 Valentino 巴黎總部—撫摸著那些整身由 3 毫米竹片手工編織而成的長大衣,看設(shè)計師用最精細的手藝做出了最樸實無華的實穿效果,突然間我腦里亮起一盞燈—褪去了夢幻面紗的高級定制,其實也沒那么了不得嘛!這樣的手工中國也有,云錦、蘇繡樣樣驚人。但是,怎么用起來、秀出去,才可成為真正的 21 世紀時裝,而不是“40 集大型宮斗連續(xù)劇”呢?(作者:文/Xiaobin Benjamin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