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當地時裝業(yè)沉寂多時后,最近似乎重現(xiàn)生機。
一家珠寶生產商的營業(yè)代表說,8月初在杜塞道夫舉行的CPD WOMAN-MAN 2003時裝展,氣氛熱鬧,出人意料之外,買家落單都相當爽快。
今年的CPD時裝展為期3天,共有1,900家來自歐洲、亞洲、美洲及非洲的商號參與。在以往經濟好景的年頭,每年約有2,700家時裝公司參加這項萊茵河畔的盛事,現(xiàn)在參展商的數目確實減少了。
盡管如此,時裝展的主辦機構Igedo表示對展覽會的成績感到滿意。展覽會吸引了55,000名買家到場,雖然較預期的6萬人少,但CPD時裝展仍不失為一項重要的國際盛事。
今年CPD時裝展亦展出男女運動休閑服裝;又設年輕人新潮服飾及街頭服裝論壇。會場上的人造沙灘和大帳蓬,惹人注目。據Igedo的ManfredKronen稱,他們盡量安排更多時裝表演和特別活動,包括由服裝生產商(主要是亞洲生產商)呈獻的"cpdfabrics"和"globalfashion"節(jié)目,以滿足時裝業(yè)者的各種需要。
參展商感到滿意
不過,也有時裝業(yè)者懷疑CPD展覽會的成效。他們認為,2003年7月中在柏林舉行的BreadandButterShow氣氛熱烈,參觀者眾;在杜塞道夫舉行的cpd展覽會吸引力似乎較遜。
德國時裝業(yè)協(xié)會會長KlausBrinkmann質疑,若要舉辦一項能帶動國際時裝趨勢的展覽,杜塞道夫是否適當的地點。
杜塞道夫市長JoachimErwin曾在數年前批評Boss、Strenesse、Kenzo和DKNY等國際品牌退出CPD展覽會,另行租用地方舉辦展覽。他聲稱部分是在隱蔽的住宅單位進行,有濫用租約之嫌。
無論如何,德國時裝業(yè)協(xié)會常務干事ThomasRasch認為,CPD展覽會相當成功,不少參展商也同意他的見解。
法國鱷魚(Lacoste)、布加迪(Bugatti)、Bogner、Minx、MarcAurel及Steilmann等大品牌都對展覽會感到滿意。中檔女裝生產商MarcAurel發(fā)言人ElkeGroethues說,生意正在回升。法國鱷魚的男裝馬球襯衫售價由73.4至124.3美元不等;女裝馬球襯衫最高113美元。
部分年輕設計師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在意大利出生的FrancescoLipari由柏林前往杜塞道夫,在CPD展覽會展示一系列的袋子和街頭服裝配飾,大受買家歡迎,在3天的展覽期間訂單紛至,令他不禁擔心能否趕及生產以應需求。
在倫敦工作的德國設計師AnjaGockel曾向VivienneWestwood學藝,今年帶同Birdland高級時裝系列參展,在一場富有巴黎風格的時裝表演中大放光芒,成為不少報章報道的對象。
成衣受小店歡迎
法蘭克福制衣商SuluFashion專為不同年紀和行業(yè)的自信女性提供服裝,其發(fā)言人AnjaLottmann表示,展覽會期間生意極佳。該公司展示的并非2004年夏季產品,而是今年秋冬成衣系列。Sulu發(fā)現(xiàn),不少零售商(主要是來自中西歐的小店)在展覽會上落單訂購可以在一周后收貨和上架出售的成衣。
Lottmann說,零售商往往在有需要時才發(fā)出急單,所以Sulu要承擔預先生產服裝的風險。Sulu面向中檔市場,希望今年的銷售額達到最少900萬美元。Lottmann認為,生產商需有創(chuàng)意,與時并進,比傳統(tǒng)供應周期走快一步。
瑞典服裝零售商Hennes&Mauritz和西班牙服裝連鎖店Inditex都是領導潮流的典范,不過他們并無出席展覽。
據SantexFashion東主KemalSahin估計,由于消費者無意增加服裝開支,所以整體銷路不會有甚么增長,業(yè)者宜另辟蹊徑,開拓新市場領域。Santex在德國和土耳其均有總部,為LizClaybourne等國際品牌進行生產。
Sahin在cpd展覽會展示私家品牌7Sisters,對象是14至25歲的年輕人。這群顧客注重潮流、樂于消費,但又負擔不起昂貴的衣服。Sahin采取快速供貨的策略,每月都有新產品。7Sisters服裝由構思、設計至生產,不消8周已可完成,今年10月將推出商店發(fā)售。價錢方面,女裝恤衫和上衣零售價介乎11.24至33.7美元,連身裙22.5至28.1美元。
除Sahin外,其實法國鱷魚和Bogner等高檔牌子早已出擊搶占低價市場。例如,Bogner推出年輕品牌FireandIce,把運動和休閑服裝結合成獨特的街頭衣著,很受歡迎。據展覽會所見,街頭服飾和加入50及60年代元素的懷舊裝束是時裝業(yè)的兩大潮流。此外,不少時裝系列都展現(xiàn)富墨西哥、加勒比;騺喼尢厣漠悋L情。
歐洲時裝市場瞬息百變,大部分歐洲生產商都已制訂應對方針,但在中國展館的生產商似乎還是舉棋不定。中國紡織工業(yè)協(xié)會會長及中國服裝協(xié)會會長杜鈺洲表示,他們參展的目的之一,是研究德國及其他歐洲市場。
致力改變海外對中國時裝的觀感
杜鈺洲率領多個中國名牌參展,其中包括大連的思凡、廣州的例外、寧波的愛伊美等,以刷新中國時裝在海外的形象。杜鈺洲認為,中國服裝業(yè)除為歐洲品牌進行生產和承包生產外,其創(chuàng)造力也不容忽視。話雖如此,歐洲人未必輕易接受中國的時裝設計。一名年輕買家表示,中國展示時裝的方式太過生硬。
德國時裝業(yè)協(xié)會的ThomasRasch表示,德國和中國服裝業(yè)界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中國業(yè)者主力管理生產,德國業(yè)者負責分銷和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