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3月4日訊 雖然手里拿著來自南美、歐洲,甚至是美國客戶的訂單,但江蘇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偉鋒卻高興不起來。“現在的情況是,訂單有,但大多是短期的訂單,而且單筆訂單的訂貨量也少了。”吳偉鋒感覺,這樣下去,2010年,外貿企業(yè)將會有更大風險。
訂單變化透露信心不足
江蘇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全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è)前30強,年出口創(chuàng)匯超過2.3億美元。這樣的大企業(yè)一般都有穩(wěn)定的客戶?梢粓鋈蚪洕C卻讓客戶訂單發(fā)生了變化。吳偉鋒介紹,金融危機之前,企業(yè)接到的訂單一般是四五個月的,半年的訂單也有?扇缃瘢蛻舻挠唵未蠖嗍莾扇齻月的,好一點的也只有三四個月。另一方面,單筆訂單也不一樣了。“像之前那樣,大客戶一次性下一張大訂單的情況不多了。更多客戶的訂單要求服裝款式多了、單筆數量卻少了。”
和吳偉鋒有同樣感覺的還有廣東陽江的林先生。林先生的企業(yè)主要經營廚房和花園用品,這些產品大多出口歐美、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林先生坦言,近一段時間,接到的訂單單筆訂貨量明顯減少。“客戶之前都在消化庫存,F在庫存消化了,開始補貨了,可還是信心不足,不敢像危機之前那樣一次訂比較多的數量,而是減少單次訂貨量,增加訂貨次數。”
林先生認為,現在歐美的消費者對消費比較謹慎,這讓客戶不敢貿然下大量訂單,只好用小訂單試探。避免一旦市場出現波動,給自己造成壓力。
而歐美陸續(xù)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恰恰認證了林先生的看法。美國經濟咨詢會2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46,已經達到近10個月的最低點。2月18日,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qū)16國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十個月來的首次下降。初步數據顯示,歐元區(qū)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月份的-15.8降至-17.4。
從前兩個月中國出口數字表面來看,外貿環(huán)境似乎有所改善,可手里拿著的都是短訂單和小訂單,外貿企業(yè)還是高興不起來。
外貿形勢仍然不被看好
林先生做外貿已經超過20年了,在他看來,這場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害在幾年內都無法恢復。“就好像一場海嘯讓地球板塊發(fā)生了移動一樣,這場金融‘海嘯’也改變了許多國家的經濟模式。比如歐美的消費者,消費觀念都發(fā)生了變化。中國外貿過去那種每年20%以上的增長恐怕不會再出現了。”
金融危機讓歐美銀行業(yè)損失慘重,銀行信貸的縮緊讓許多中小企業(yè)資金周轉困難。同時,受到消費不足的影響,一些企業(yè)自身資金鏈也面臨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美客戶只好下小單、下短單。
而國內供貨商在危機中為了爭搶客戶,在付款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太多有利于客戶的條件,結果自己吃了不少虧。如今,國內企業(yè)看見外貿形勢有所緩解,紛紛提高了付款條件,這也讓國外客戶感受到了壓力。
吳偉鋒分析,上述原因導致了國外客戶訂單的變化。但與對訂單的擔心相比,吳偉鋒對于我國外貿形勢的擔心更為嚴重。
“我們國家已經看到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消費已經成為國家政策刺激的方向。未來消費對于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越來越大。我擔心,這樣下去,國家對外貿的支持又會減弱。2010年還好,2011年、2012年外貿政策一定會有變化,那將對外貿企業(yè)造成新的打擊。”吳偉鋒說。
他直言,以外貿企業(yè)一般接到4個月的訂單為例,如果國家在2011年調整外貿政策,在今年九、十月份時,許多外貿企業(yè)就將面臨兩難問題:“不接單,企業(yè)無法生存;接了單,萬一政策變了,企業(yè)就非常棘手。”
如果按訂單做下去,企業(yè)自己吃虧;不做,客戶就要索賠。再加上現在原材料、勞動力成本漲價,客戶還在壓價。”他說,自己對于外貿形勢已經不是“不樂觀”,而是根本“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