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5月8日訊 作為中國出口的傳統(tǒng)“拳頭”產品,第105屆廣交會第三期最受外界關注的無疑是紡織服裝參展商。今年4月1日,國家再次上調紡織服裝出口退稅至16%,在得到更多政策關愛的同時,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è)也面臨著政策“利好”出盡的挑戰(zhàn)。面對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的雙重考驗,本屆廣交會參展紡企不像上屆那樣“慌失失”,不少企業(yè)因勢謀變,使出了頗為奏效的“三板斧”。
保利潤成紡企共識
“采購商都知道我們的出口退稅又調高了,討價還價的時候總要拿來說事。”面對老到的海外采購商,上海成爾路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鮑明強在本屆廣交會上的回應一律是“沒商量”。他告訴記者,本屆廣交會報價依然維持上屆水平,價格壓得太低的單,寧愿不接。
經濟復蘇仍未來到,“保住利潤”才能過冬,廣交會紡織服裝展館內,類似鮑明強的這種想法頗有代表性。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加利事業(yè)部總經理鐘浩森告訴記者,大多時中國參展商心里都明白:出口退稅的調高帶來的那點利潤,即使要讓,也只能一點一點慢慢讓,眼下再打價格戰(zhàn),無疑死路一條。
去年底中國紡織服裝行業(yè)經歷了一輪淘汰潮,挺過來的企業(yè)無疑都是實力型企業(yè)。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文明表示,如今越大越有實力的企業(yè)接到的訂單也越多,“最近有一家大型港企因交貨問題一次向外方賠付了2000萬美元,正因為看到其實力雄厚,外方反而追加了80萬條牛仔褲訂單”。
轉策略盯住上下兩極
陳文明向記者表示,在歐美原本最好銷的是50-100美元的中檔牛仔褲,但現(xiàn)在100美元以上的高檔產品不受經濟起伏影響,原本中檔品牌的消費主力白領們卻因荷包縮水轉買50美元以下的低端品牌,因此在歐美市場消費結構明顯向上下兩極分化。
“今年我們加重高端和低端的產品線,果然收效明顯。”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新開發(fā)的600多個款式頗受外商青睞。陳文明表示,“這場危機使歐美市場的消費習慣發(fā)生了深刻變化,能夠跟上這種變化,就等于抓到了一把金鑰匙”。
拓內銷進軍電子商務
“轉內銷”眼下成了外貿行業(yè)的熱門詞匯,不過在鮑明強看來,“轉內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內外銷整個經營模式不一樣,建立額外的內銷團隊、專為內銷開發(fā)新產品等均花費不菲。
相比之下,廣州紡織工貿集團的副總裁郭建華則進取得多。他表示,集團正準備花重金打造全新的網絡銷售平臺,以電子商務為突破口切入內銷市場。利用政府解決大學生就業(yè)的相關政策,擬發(fā)展數(shù)千大學畢業(yè)生和青年成為特約互聯(lián)網經銷商,大學生以特惠價向集團屬下十多家服裝箱包企業(yè)拿貨開網店,集團則研制網絡“試衣間”支持其網上銷售。“外貿企業(yè)對海外時尚潮流觸角靈敏,大學生開網店能迅速開花,這種新平臺正是整合了這兩種優(yōu)勢,有望使我們最快速地建立自有營銷渠道。”郭建華對新模式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