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丹東化纖2005年度股東大會上了解到,公司正全力解決大股東占款問題,并有望近期得以全面解決。
據(jù)了解,經過資產重組后的丹化集團,雖然在費用支出上有所下降,但因其債務負擔過重,到期貸款、財務費用、職工債券、職工工資、養(yǎng)老保險、醫(yī)藥費、取暖費等每年的現(xiàn)金支出在7000萬元左右,這除了靠少數(shù)租金收入和升匯集團承擔部分外,絕大部分還是由股份公司承擔。截至2005年末,第一大股東丹化集團實際占用上市公司資金4億多元。
這次,丹化集團及丹化集團實際控制人升匯集團,承諾將本著增加丹化集團造血功能,徹底截斷欠款產生源頭的清欠原則,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清償占用的款項,并保證不再發(fā)生新的大股東資金占用。
首先,丹化集團將依據(jù)政府的會議紀要精神,將目前擁有的33萬平方米工業(yè)用地變更為商業(yè)用地,變更后該部分土地全部用于抵償上市公司。其次,升匯集團將承諾以債務轉移方式代丹化集團償還欠款。第三,升匯集團還將用其旗下的一部分優(yōu)質資產代丹化集團償還欠款。相應的清欠時間表是,6月底前完成丹化集團土地還款事宜和上市公司的債務轉移;7月底前升匯集團完成優(yōu)質資產還款,并承諾如仍有欠款,將以現(xiàn)金形式進行償還。
股東會上,丹東化纖還向與會股東介紹了公司按照市政府的城市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股份公司整體搬遷至丹東臨港經濟區(qū)的建設改造進展情況。遷建改造完成后,丹東化纖普通粘膠短纖維的產量由目前的4萬噸/年提高到10萬噸/年,其中遷建的4萬噸生產線經改造形成6萬噸/年的生產能力,重點瞄準市場需求,靈活變換品種,生產絲束纖維和染色纖維;新建的4萬噸/年粘膠短纖維生產線,采用國際較為先進的新型大口徑組合噴絲頭,其生產能力和產品品種將有很大改觀。計劃生產竹纖維、超細旦纖維、消光、半消光纖維、阻燃纖維、防紫外線纖維、有色纖維及水刺無紡布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粘膠長絲生產能力由1萬噸/年提高到1.7萬噸/年。公司生產的高濕牟量纖維,在國內僅此一家,目前年生產能力為1.4萬噸,其下游產品的家紡、針紡、T恤、牛仔等高檔織物及服裝面料的開發(fā)及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本次搬遷,擬新建生產線兩條,年產量3萬噸,與搬遷到新廠的原1.4萬噸/年生產線共同形成年生產高濕模量纖維4.4萬噸的能力。
此外,公司還利用粘膠纖維原料優(yōu)勢,積極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在新產業(yè)園項目規(guī)劃上,計劃投資5億元新上一座20萬紗錠的大型紡織廠,向下游延伸產業(yè)鏈,同時可每年消化粘膠短纖維3萬噸,努力走出一條集原料生產到紡織印染深加工出口與一體的發(fā)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