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花季女工
機械銷蝕激情
短短一天時間臥底打工,我們笨手笨腳,不僅扎破了手指,還弄斷了人家兩根針。這些工友十分友善,我們初來乍到時,一個女孩落落大方地歡迎我們加入,鼓勵兩個故意面露怯色的新人,讓人感覺心頭暖暖的。就在結束采訪前不久,坐在我們旁邊的女孩還在耐心教我們如何不使縫紉機斷線。她擔心地說:“你倆趕快練好吧,馬上要安排干活了。”但我們沒打算久待,始終聽得心不在焉,錯誤不斷。然而,面對我們“是否滿意現(xiàn)在的生活”、“有沒有打算從這里走出去”等種種疑問,她們茫然地搖頭,表示不滿意,又從未想過以后。
證件、技術、姓名……在此都不重要,直到我們離開,彼此之間仍以“你你你”或“哎哎哎”相稱,且由于逗留時間短暫,幾乎不沾油腥的飯食不足以使我們體會為什么用不了幾個小時就會饑腸轆轆。夏天的夜晚,工廠里燥熱難耐,一臺破舊的收音機播放著過時的流行歌曲,幾個打工妹隨之輕聲附和,直至樂音淹沒在縫紉機與電風扇共同發(fā)出的嗡嗡聲響中。壓抑,無人可以交談,只能剔除思想,機械地干活:1件、2件、10件、100件、200件……永無止境。我們必須承認,暗訪期間,不安全感與安全感總是交替出現(xiàn),而恐慌既來自擔心暴露真實身份,又來自扮演角色所帶來的困惑。
打工遭遇
兩頓飯吃仨黑“面團”
晚上7點鐘,晚飯時間到了。記者跟隨一位打工妹走進一條狹窄的胡同,她指著一座破落的農家院說,這就是我們的宿舍。記者走進去看到,院內雜草叢生,好像很久沒收拾過,三間平房,有兩間是宿舍,另外一間為廚房。
記者走進其中較大的一間,房間大約有十二三平方米左右,靠窗并排擺放著兩張大床,一張單人床擺在屋子中央。屋里空地兒堆放著行李以及成箱的方便面。據(jù)一位打工妹介紹,兩張床上共睡7個人,單人床則要擠兩個人。至于男工,并不住在這里,而是住在記者白天所見的廠房中那間只有兩張桌子的屋子里,把兩張桌子一拼,就是床了。
當天的晚飯是芹菜餡兒包子,大個兒的黑黑的“面團”堆滿了一屜,廚房里蒼蠅密集,在已經掀開蓋兒的籠屜上方盤旋,時不時在鍋里的食物上落腳,但大家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等記者去拿時,包子已經所剩無幾。
記者咬了一口,覺得實在難以下咽,想起進廠時老板娘給記者打的“預防針”:“丑話說在前頭,可別嫌飯不好吃,吃多少拿多少,要是吃不了扔了,別讓我逮著!都是大米白面,已經不錯了!”于是,記者捧著“面團”吃了個精光。
由于白天長時間的體力透支,有些女工深夜回來依然捧著飯缸泡方便面吃,這種“夜宵”對于她們來說是對恢復體力必要的補充。
由于沒有足夠的鋪位,兩名記者擠在一個床位上睡覺。頭頂上的吊扇發(fā)出的巨響讓記者一直擔心會不會砸下來。入夜后,記者露在衣服外面的部位無一幸免地被蚊子叮了大包。幾名女工也痛癢難忍,頻頻起來開燈。一夜下來,記者感到更加疲乏了。
這里不管早飯的,要吃得自己解決。第二天的午飯似乎“增色”了不少,有拌黃瓜和炒芹菜。記者在菜盆中仔細查看,終于發(fā)現(xiàn)里面有零星幾塊肥肉,而主食依然以昨天的包子為主,還有些花卷、饅頭。打工妹們每人盛了一小盆,吃得津津有味。
為了支撐體力,記者兩頓飯吃了三個包子。打工妹們說,這些包子每頓都會加熱給她們吃,直到吃完為止。
管理部門
標準工時
每日工作8小時
記者以舉報者的身份致電順義勞動局。從勞動監(jiān)察部門了解到,根據(jù)最新的《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每月不低于640元,而每月230元的工資違反了《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至于每天至少工作14小時的工時,勞動監(jiān)察部門表示,如果該工廠沒有到相關部門申請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則應符合標準工時制,即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的工作制度。
非法經營
接到舉報會查處
記者隨即撥通了順義工商局的電話,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對于龍灣屯鎮(zhèn)地區(qū)出現(xiàn)隱蔽的不掛牌子的私人服裝廠并不知情,但只要沒有執(zhí)照,就屬非法經營,接到舉報后會責令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