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夏季歐盟對中國紡織品施用配額之后,歐洲紡織業(yè)務似乎找了其他的進口低價服裝的渠道。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實施的配額導致中國服裝像小山一樣積壓在港口,被稱之為“ 胸衣之戰(zhàn)”。
但一年之后,局面完全不同了,中國的配額僅使用了三分之一。進口統(tǒng)計顯示,香港現(xiàn)在的出口超過了全中國的配額商品。
來自瑞典政府機構 Kommerskollegium 的紡織分析人士 Henrik Isakson 說,數(shù)字非常之大,它意味著整個香港僅僅為紡織工業(yè)而忙碌,這家機構負責對外貿易和貿易政策。
瑞典紡織進口商協(xié)會的 Ake Weyler 說:“中國的配額使用率非常低,大家都擔心其中的原因。 我的理論認為,有大量的走私貿易取代了正常貿易!
未公開的瑞典機構數(shù)字顯示,對歐盟出口的紡織品大部分轉到了其他亞洲國家。韓國紡織品對歐盟出口增長140%,孟加拉出口增長47%,印度增長37%,越南增長140%。
但首屈一指的是香港,相對去年,香港紡織品對歐盟出口增長234%。Weyler 說:“ 業(yè)內人士都知道,來自香港的紡織品是在中國生產的。但很難控制所有的分散供貨商,歐盟的人力資源只能有限的控制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