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的現貨干繭每噸4.73萬~5.96萬元,廠絲每噸17.43萬~17.98萬元;遠期合約平均價,干繭每噸5.84萬元,生絲(B類)每噸17.87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平均升高13.84%和10.17%,干繭最高升到每噸6.44萬元,生絲最高升至18.89萬元。進入7月以后,價格上漲勢頭繼續(xù)加強,并逐漸進入高位運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出口不斷加強,使得進口減少,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的絲量比去年同期減少45.43%,其中廢絲進口量減少68.46%,尤其是占80%左右的中亞地區(qū)的壓癟繭進口大量減少。與此同時,隨著國內消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市場的開發(fā),傳統和非傳統絲綢產品消費熱點不斷增加,絲綢內銷需求出現了較快增長。再加上春繭產量增加不多,使得供求矛盾不斷加深。
春繭生產低于預期
據權威部門統計,今年全國9個蠶繭主產。▍^(qū)、市)的春繭產量約21.6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38%,預計今年全國春繭生產約24.5萬噸,同比增長不到5%,低于人們的預期。
造成今年春繭增加不多的主要原因是:關鍵階段的不利天氣、自然災害和病蟲害;蠶繭生產與糧、棉、生豬等種養(yǎng)業(yè)的比較效益降低;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還有農資和其他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也部分地抵消了蠶繭生產增收給農民帶來的利益,加上勞動力成本成倍提高,一些地方每擔1000元的繭價,對蠶繭生產的刺激作用已不大;常規(guī)技術的推廣和落實不力;中西部部分產區(qū)雖發(fā)展較快,但基礎不穩(wěn)固,加工工藝和設施還不配套,生產服務體系比較脆弱。
因此,從統計看,今年春繭生產雖有一定的增加,但由于上述因素對產區(qū)的制約,使得不少地區(qū)的春繭產量含有水分,同時實際單產和質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從而相應地減少了繭絲的有效供應。
因此,上半年以來的繭絲行情,在市場因素和非市場因素的作用下,是有其供求關系變化的基礎支持;由于現貨一般能較直接而真實地反映供求情況,所以上半年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的現貨價格顯示較為敏感,出現了現貨價推動遠期合約價的現象;此外,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由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繭絲供應相對失調,賣絲不如賣繭,發(fā)展到繭絲價格逐步相應配套。
行業(yè)進入良好發(fā)展期
誰也不愿看到行業(yè)發(fā)展大起大落。然而,歷史往往又有很多相似的經歷值得借鑒。當1994年上半年我國繭絲供應缺口達到50%,供求矛盾尖稅,國內價格攀升的時候,行業(yè)內外需求走疲的隱患已經存在。果然,1995年的形勢急轉直下,在這以后的5、6年里絲綢行業(yè)連續(xù)出現了生產、出口的下滑和徘徊。盡管在2003年下半年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絲綢行業(yè)形勢開始好轉,但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并將這種勢頭一直保持到現在。目前,我國的絲綢業(yè)不論是蠶繭生產、絲綢工業(yè),還是內外銷售,整體上都出現了幾年來少有的良好發(fā)展期。繭絲價格總體上也在振蕩中不斷上揚,目前運行至接近5年來的高位。但是,市場的經濟規(guī)律告訴我們,產品價格如果較長期地在高位運行,在刺激生產的同時,也將抑制消費。一段時間積累后,情況就可能發(fā)生逆轉。
四大隱患不容忽視
首先,今年的秋繭生產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上半年影響蠶繭生產的不利因素下半年在各地可能依然會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尤其是因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將對今年的秋繭生產以及下半年及明后年絲綢業(yè)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歐美設限和印度的反傾銷,雖然都是一把雙刃劍,但更需關注對我國絲綢業(yè)帶來不利的一面。從目前看,歐美對我國紡織品設限,對我絲綢出口的負面影響還未明顯顯現,但隨著出口情況的變化,很難保證這個"大棒"不會隨時落下。因此,就需要企業(yè)前瞻性地加快調整和強化自己。還有中印兩國的絲綢貿易,印方對我國綢緞出口的反傾銷調查一旦裁定征收反傾銷稅,相信也會像早先對我國生絲出口的反傾銷一樣,明顯帶來短期影響,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到我國某個時期的繭絲供求。
第三,人民幣升值幅度雖不大,但它對出口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對以一般貿易為主、中小企業(yè)居多、平均利潤又很低,而又以出口為主的中國絲綢業(yè)來說,升值對行業(yè)出口的負面影響在短期內是明顯的,對企業(yè)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四,國際市場對絲綢需求雖有增長,但增幅不會很大,這與國際市場的絲綢消費群有直接的關系。上半年我國的絲綢出口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超量現象,但隨著影響出口的一些問題的明朗,下半年絲綢出口減緩的可能性將會增大。
成熟的市場經濟能通過市場價格來合理配置資源,但我國的市場經濟在其較長的轉軌過程中,市場機制的自發(fā)調節(jié)有時顯出其不健全,甚至失靈,從而導致其價格的非理性。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國家調控可以彌補目前的市場機制缺陷,這個手段應繼續(xù)加強。圖為剝繭車間的工人們在認真挑選蠶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