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就三天,我剛進的貨就有仿冒的了!”今天上午,?谑幸幻砩虘崙嵉貙τ浾哒f。
這名代理啄木鳥品牌服飾的鄭姓代理商說,最近,一些小服裝廠或家庭小作坊盯上了一些知名品牌服飾,并派出了“商業(yè)間諜”。
“間諜”通過刺探服裝式樣,仿制品牌服飾,并形成了一個仿制名牌的市場。
這個市場讓一些品牌代理商苦不堪言!翱腿说狡放频昕春檬綐樱缓笾苯尤シ轮泼频男〉赇,在那里準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仿制品!
鄭先生拿出一件米黃色的針織背心說:“這是我5天前從臺灣發(fā)來的貨,定價170元人民幣。但兩天前就在別的地方發(fā)現(xiàn)仿制品了!
他領著記者來到離他的店面不到500米的另一家商城。在位于解放西路的一間鋪面里,記者看到,店門口一個衣架上就掛著一件米黃色的針織背心———無論從顏色還是到款式,都和鄭先生的那件極為相似,但面料的手感和做工遠不如原件細致。顧客在這些店鋪里購買仿制品,通常不到50元就能成交。
一件新款衣服能這么快就出現(xiàn)仿制品,是因為“商業(yè)間諜”起了作用。這些人經常光顧一些品牌服飾店,瞄準最新、式樣最好的服飾,或光看不買,或買一件回去仔細研究,隔天就能生產出類似的服飾。
采訪了海口市解放西路、大同路、龍華路的數(shù)家品牌服飾店。幾乎所有的代理商都表示,他們的店里時不時會有這種“商業(yè)間諜”光顧。
對此,這些代理商表達了像鄭先生一樣的氣憤。但是更多的時候卻只能婉言勸說這些“間諜”離開!皝淼亩际强停钱斨敲炊嗟念櫩挖s他們出去,我們的生意也沒法做了!币晃环椀昀习褰忉屨f。
在?谑写笸诽埑且患掖硐愀鄯椀姆b店,記者看到玻璃門上貼有“同行勿訪,面斥不雅”的字條。
據代理商們說,派出“商業(yè)間諜”的主要是一些小服裝廠或家庭小作坊,他們沒有專門的設計人員,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就靠仿制暢銷品牌服裝來生存。
“我國法律對‘商業(yè)間諜’還沒有明確的界定,再加上不少品牌服飾還沒有申請專利或技術保護,所以目前只能從商業(yè)道德上給予譴責,法律暫時還拿它沒辦法。”北京翔實律師事務所的郭興昌律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