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和北京服裝學院聯合主辦的“華裳四海,禮韻傳情——2025全球中國留學生漢服節(jié)收官盛典”在北京服裝學院通州校區(qū)舉行,標志著歷時九個月的全球性文化盛會圓滿落下帷幕。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大泉和北京服裝學院主要校領導等嘉賓出席盛典,本次漢服節(jié)的系列活動和收官盛典中分別得到了洛陽漢服研究院和張家灣鎮(zhèn)人民政府的支持。
活動序幕于3月31日(上巳節(jié))在北京服裝學院櫻花園校區(qū)拉開。一場莊重而典雅的“春禊儀式”,喚醒了全球青年學子對中華傳統服飾與禮儀文化的共同記憶。為幫助廣大中國留學生群體從“熱愛”走向“理解”,策劃了由北京服裝學院教師團隊主講的漢服及相關文化系列講座,系統構建了從漢服源流到古韻新聲的完整知識體系,為全球學子深入理解中華服飾美學提供了專業(yè)的學術指引。除此之外,本屆漢服節(jié)還以“實踐”作為文化自信的表達,向全球中國留學生發(fā)出倡議,鼓勵同學們同外籍友人一起,在海外地標建筑前打卡,曬出漢服故事,激勵大家“以衣為帆”,將漢服作為文化符號,讓漢服真正成為行走的“文化名片”;顒庸彩占搅藖碜20多個國家的5000多名留學生和外國友人參與到系列活動中來,投稿優(yōu)秀作品200余件。漢服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共收到數百款設計投稿。
在收官典禮當日,學界大咖、產業(yè)先鋒與青年留學生代表共聚“全球青年漢服文化發(fā)展論壇”現場,圍繞“華服新語:時尚、文化與青年力量”的主題,就漢服的“跨界、出海與共生”展開深度對話,產生了許多思維碰撞的火花。下午的典禮上,王大泉向正在海外求學的廣大青年學子倡議,進一步做好中華文化符號的探尋者、中國文化活動的傳播者以及文明對話的踐行者,以青春為筆,在世界舞臺上書寫中國篇章,傳遞中國聲音。北京服裝學院主要校領導表示我們關注“青年力量”,各位青年學子、漢服愛好者是這場文化復興的真正主角。大家思想的碰撞,能為漢服文化的未來發(fā)展激蕩出新的火花,為中華美學的現代化轉譯提供新的思路,也為全球青年搭建一個更廣闊的文化交流平臺。
活動還匯聚了來自43個國家的100多位來華留學生來到現場,參與漢服文化體驗活動。
組委會還對積極參與系列活動,致力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的全球中國留學生個人和團體以及優(yōu)秀漢服作品設計師們進行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