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天氣冷得快,因而保暖內衣市場也提前拉開了激戰(zhàn)的序幕。日前,記者在各大商場發(fā)現(xiàn),今年的保暖內衣市場上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洋品牌正在以低價位加入到激烈的競爭中。
低價位搶灘是今年洋品牌采取的主攻策略。在王府井工美大廈,舒雅、圣大保羅、皮爾卡丹等洋品牌紛紛打出了“熱賣中”、“特賣會”、“5折”等促銷招牌,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來自德國的“舒雅”保暖內衣每套標價75元,來自美國的圣大保羅家居服保暖內衣每套也僅售75元。
工美大廈銷售人員介紹說,每個洋品牌平均每天的銷售額能達到4000到5000元,而國內品牌的銷量和銷售額就不及洋品牌。工美大廈從10月9日開始銷售保暖內衣,截止到10月25日,僅十幾天的時間,銷售額就達到了70~8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倍多,其中洋品牌和國內品牌平分秋色,大概各占一半的比例。
王府井百貨大樓舒雅專柜的銷售人員說,進入旺季以來,舒雅每月的銷售額能達到1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左右。記者在離舒雅專柜不遠的南極人、北極絨專柜了解到,這兩個品牌平均每天的銷售額為2000元左右,而10月份的銷售額僅為舒雅的一半。
目前,位居北京市場銷售前三位的婷美、北極絨、纖絲鳥等國內品牌的銷售價格都略高于洋品牌。北極絨的銷售人員郭小姐也承認,洋品牌的低價位給國內品牌帶來很大的沖擊。郭小姐說,目前北極絨的塑身薄型保暖內衣的價位在238元,新出的“溫暖夾”打6.8折后還要338元,如果北極絨能出100多元錢的保暖內衣就好了。
一位長期從事保暖內衣銷售的業(yè)內人士說,從北京的市場份額看,婷美、小護士、纖絲鳥占去了6成,南極人、北極絨占去了兩成,剩下的兩成正在被洋品牌占據(jù)。除了直接推出產(chǎn)品外,洋品牌還通過技術、原料、設計對國內市場進行滲透,如纖絲鳥采用日本的原料,用于防靜電、防起球;暖倍兒采用韓國的“金絲絨”;婷美將法國的設計理念用于自身產(chǎn)品。
可以說,洋品牌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與價值,他們不惜以低價“入侵”來謀得到這個廣闊的市場。(龍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