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消息,中國紡織工業(yè)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何耀仁表示,大陸內部大幅擴充聚酯產能,預估2003年底前,大陸整體聚合產能達1357萬噸,2005年底將成長逾五成,達2125萬噸,屆時將重蹈臺灣1997年聚酯擴充過剩,供過于求的覆轍,恐對于臺灣化纖業(yè)形成另一波沖擊。
根據統(tǒng)計,大陸聚酯纖維擴產在2002年底達1067萬噸,另在建中的258萬噸、擬興建964.4萬噸,至2003年底時達1357.65萬噸,依大陸擴充速度,2005年底時,整體產能爆增至2125.65萬噸,是臺灣的好幾倍。
根據2003杭州化纖研討會數據顯示,1999年下半年以來,大陸聚酯生產效益顯現,平均每噸毛利率達人民幣2000-3000元,吸引大陸內部大量擴充產能。首先,小型聚酯廠在1999年下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大量投資,大型聚酯廠在2001年下半年也加入擴產行列;此外,瓶用聚酯因2000年供不應求,出現暴利,致各廠爭相投資擴充產能。
目前,若僅從聚酯生產角度來看,2001年下半年起,大陸各聚酯廠幾乎無利可圖,但長絲企業(yè)為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降低成本以提升競爭力,江浙一帶具規(guī)模之長絲企業(yè)紛紛向上游聚合及直紡做垂直整合,所以,目前在建及擬建聚酯計劃幾乎都是大聚酯項目。見下表為1995年-2005年我國之聚酯產能統(tǒng)計及預測情況。(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