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服裝在品牌的文化內涵和品牌的設計形象上和世界品牌相距有多遠?杉杉集團總裁鄭永剛、培羅成集團副總經理陳揮等人給出的答案是:至少20年。
上周在我市舉行的中國服裝品牌培育論壇上,中國工業(yè)經濟聯(lián)合會副秘書長榮劍英一針見血地指出,隨著服裝時尚性、個性化要求的提高,寧波男裝大批量生產的模式已不能適應品牌、產品、價格、地點的整合營銷。
寧波加工資源豐富,盡管不少企業(yè)已成為“瑪珂·阿薩妮”、“華倫天奴”、“保羅”等一批國際品牌西服、T恤衫的加工基地,但寧波服裝在品牌的認知度和魅力上,與國際同行的差距仍是不爭的事實。相反,有些地區(qū)加工資源貧乏,不得不自創(chuàng)品牌尋求發(fā)展,從而形成繁榮的加工業(yè),結果后來者居上。
杭州女裝是這些年中國服裝市場崛起的新亮點,它們以學院派設計見長,大多從事女裝的開發(fā)設計和經營。如“清逸一枝秀”、“江南布衣”、“藍色傾情”等,目前知名度還不算很高,也看不到“轟炸式”品牌推廣行為,但在錘煉品牌內涵上卻有著獨到的見地。
榮劍英認為,品牌的塑造在于心智、力智、悔智,品牌的魅力在于品牌文化內涵的體現。當寧波代表中國男裝生產基地逐漸從生產加工型轉向品牌經營型時,不應只顧出售廉價的初級成品小富即安,寧波服裝企業(yè)應審時度勢去實現中國乃至世界著名品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