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服裝已成為機電產(chǎn)品之后第二大類出口商品。據(jù)杭州海關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我省服裝出口額達36.8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5%;拉動浙江省外貿(mào)出口增長7.3個百分點,占浙江省外貿(mào)出口總值的20.3%。
然而,壞消息總是如影隨形。近日,浙江檢驗檢疫局按國際標準對我省出口服裝、面料樣品進行生態(tài)安全檢測,結果令人擔憂。
該局在送檢的出口服裝、面料樣品中,隨機抽取不同成分、不同加工方式的各類樣品37份,按照Oeko-Tex-100標志通用要求對樣品的水萃取液pH值、游離甲醛含量、AZO(禁用偶氮染料)、色牢度(三項指標)六個項目進行檢測。結果全部合格的只有4份,不合格率達到83.8%;而pH值、耐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率均在35%以上。
37份樣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深色染色、印花的天然纖維色牢度較差;進行特殊整理的真絲面料甲醛含量超標較多;采用直接染料和部分酸性染料的天然纖維AZO超標較多;后整理水洗不凈pH值超標較多。
據(jù)了解,我國是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且貿(mào)易額逐年增加。隨著我國與歐盟的紡織品服裝貿(mào)易迅猛發(fā)展,歐盟已成為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主要市場。但是,歐盟國家對我國紡織品服裝生態(tài)安全指標提出種種要求,已成為影響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主要技術貿(mào)易壁壘。
浙江的服裝出口量在全國排列第二。這次檢測結果對我省的服裝出口無疑是一大打擊。
據(jù)了解,我省服裝出口國主要集中在日本、歐盟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今年上半年出口到日本的服裝占全省服裝出口的18.5%,到歐盟的為18.2%,到美國的為17.8%。